iPhone 17三天价格雪崩900元,黄牛血亏甩卖,苹果神话破灭了?

前言

9月19日,iPhone 17正式开售当天,拼多多直接将256GB版本的价格砍到5099元,比苹果官网便宜了整整900元

短短三天,曾经加价2500元才能拿到手的新机,如今黄牛们哭着甩卖都没人要,闲鱼上的成交价跌到6099元,超过一半的用户都在看跌。

电商凭什么敢直接挑战苹果的定价权?这场价格雪崩到底暴露了什么?

657

48小时内900元蒸发,黄牛哭了

老张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价格,手都在发抖。

三天前,这个在华强北摸爬滚打十年的黄牛老手还信心满满地囤了8台iPhone 17新机,准备大赚一笔。

按照往年的经验,新机上市头一个月,加价1000-2000元卖出去是常事,运气好的话,一台机器能赚3000块

可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9月19日早上8点,苹果官网刚开放预约购买,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就像开了挂一样,直接把价格拉到了5099元

要知道,苹果官网的原价是5999元,这900块钱的差价,比老张的预期利润还多。

更要命的是,这还不是个例。天猫推出国补立省500元,京东搞出24期免息,连杭州市政府都发放消费券,买6000元以上数码产品最高补贴1000元

一时间,电商平台就像商量好了一样,集体向苹果的定价体系开火,老张看着囤积的新机,心如死灰。

他试图在微信群里寻找买家:"5800元出,比官网便宜200,要的速度。"可是群里静得像墓地,没人回应。

有人甚至直接甩出拼多多的截图链接:"兄弟,人家5099呢,你这价格谁要啊。"

根据闲鱼平台的数据,近7日iPhone 17成交均价已经跌到6099元,而且53%的用户都在看跌后市,更让老张绝望的是,就连那些平时抢破头的白色款,现在也无人问津。

曾经一机难求的场景彻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黄牛们在各个群里的哀嚎声,这场48小时的价格雪崩,让无数像老张这样的黄牛血本无归。

从卖肾抢购到无人问津,14年轮回

还记得2011年那个为iPhone 4卖肾的17岁少年吗?当年,王某为了买iPhone 4和iPad 2,竟然以2.2万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右肾卖给了黑中介。

虽然这个极端案例必须被批判,但它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苹果产品的狂热崇拜。

从iPhone 4开始,几乎每代苹果手机都能引发市场抢购,稳定的需求成功塑造了两个神话。

第一个是黄牛神话,按理说,智能手机这种消费电子产品根本不该有囤积炒作的价值,现代工业的量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可苹果手机偏偏养活了一大批抢首发的黄牛,还撑起了规模庞大的二手iPhone市场,相比那些上市没几个月就打骨折的安卓手机,苹果的保值属性强得离谱。

第二个是"致敬"神话,山寨手机抄iPhone还能理解,毕竟那些小作坊根本没有研发能力。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直到今天某些国产大牌还要"致敬"iPhone的设计。

比如小米为了实现所谓的"数字革命重大跃迁",直接跳过小米16发布小米17,连产品代号都要对标iPhone。

可如今,这两个神话都在加速破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研究显示,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与创新感知度呈强正相关。

换句话说,当消费者觉得苹果的创新越来越少时,自然不愿意为那点"提早享用"的虚荣心支付额外溢价。

中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张明一针见血地指出:"iPhone价格破发反映消费理性回归。”很多人开始觉得,苹果这几年的创新有点挤牙膏,无非就是摄像头和芯片的小升级。

手里的iPhone 14再战两年毫无压力,何必花大价钱换新机?当曾经的狂热崇拜

变成如今的理性消费,黄牛们兜售的"优先权"自然也就一文不值了。

华为一出手,苹果江湖地位不保

华为三折叠手机发布的那个下午,苹果股价应声下跌,这绝不是偶然,而是一场早有预谋的市场争夺战。

2024年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在华激活量仅为1241万部,和2023年第四季度高达1501万部的激活量相比,下降幅度达到17.3%

这个数字背后,是华为强势回归带来的巨大冲击,华为Mate 60系列发布后持续"遥遥领先",新机抢购热度远超苹果,直接分流了大量高端用户。

更关键的是,华为的技术突破让消费者看到了真正的创新。

就在iPhone 17发布6天前,华为推出了适配"三折叠"的麒麟9020芯片,这种颠覆性的产品形态让苹果的常规升级显得黯然失色。

一个曾经的铁杆果粉换上了华为Mate 60 Pro,理由简单得让人无法反驳:"拍照细节太顶了,连清水珠都能拍得清清楚楚。"

连家里的长辈都知道,安卓手机半小时就能充满电,续航也给力,当竞争对手的产品力获得认可,苹果一家独大的神话也就随之动摇。

IDC的预测数据显示,2025年全年iPhone在华销量将下滑12-15%,而华为有望重回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

小米、vivo、OPPO等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加码自研,这让"挤牙膏"成瘾的苹果压力山大,京东双11预售数据更是雪上加霜:华为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89%,苹果仅增长12%

深圳华强北的渠道商透露,iPhone库存周转天数从15天延长到了45天,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苹果在华定价策略需要根本性调整,否则市场份额还会继续流失。

国际对比数据也很说明问题:美国市场iPhone 17首周销量达到1200万台,而中国市场仅有300万台,三星Galaxy S25在华预订量达到180万台,也超过了iPhone 17的120万台

这场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比拼,而是整个生态系统的较量。

黄牛末日来了,谁是下一个?

当信息的阳光照进黑暗的中间环节,变革就不可避免了,黄牛经济的衰落,本质上是信息透明化的必然结果。

过去,黄牛这门生意玩的就是"信息差"和"时间差",他们靠着特殊关系提前拿到货,再卖给那些"必须第一时间拥有"的狂热粉丝。

消费者信息不灵通,只能任由他们层层加价,可现在,电商平台直接把底牌亮在了桌面上。

拼多多、天猫、京东的价格一目了然,补贴后的价格甚至比黄牛的进货成本还低,信息壁垒一瞬间被夷为平地,消费者不再需要打听小道消息,动动手指就能下单,这种变化的意义远超iPhone本身。

申万宏源研报认为,iPhone价格战将重塑国内手机市场格局,电商价格战可能向其他3C产品扩散,形成全品类补贴

更深层次看,我们正在见证一场商业权力的大转移,从品牌方向平台方转移,从垄断向透明转移,从稀缺向普惠转移。

消费者的地位被前所未有地抬高了,他们成了主动的价值选择者,现在,消费者可以在不同平台间从容比价,用脚投票。

任何想通过控制首发供货来维持高价和话题度的行为,都会被平台用真金白银直接破解,这场变革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那些依赖信息不对称生存的行业,都将面临类似的冲击,火车站的票贩子没了,街角的报刊亭关了,现在轮到了手机黄牛

老张最终没再坚持,转行去送外卖了,有人在小区里看到他戴着头盔,匆匆送来一杯奶茶,他的个人转型,正是这场商业革命最真实的缩影。

一个依赖信息壁垒的时代过去了,一个由数据和用户定义的全新商业时代,已经到来,每部iPhone 17基础版的销售,能为国家贡献690多元的增值税,这比黄牛的避税行为更有价值。

从这个角度看,iPhone价格雪崩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反而是好事。

结语

iPhone价格雪崩背后,是一个信息不对称时代的终结。当技术让一切变得透明,商业的本质就是创造真正的价值。

未来几年,更多依赖信息差的行业都将面临类似冲击,商业权力将持续向消费者转移,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面对这场商业革命,你认为哪些行业会是下一个"黄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科技   黄牛   神话   苹果   价格   三星   华为   消费者   手机   新机   小米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