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出色的军事谋略与才能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势力。曹操十分爱才,投身在他帐下的能人志士比比皆是,但曹操为人却十分多疑,这也导致他错失了许多人才。
曹操帐下曾有一位主簿名叫杨修,杨修此人十分聪慧,善于洞察人心,但他却经常擅自揣度曹操的心思,最后曹操不得已杀了他。在处死杨修之后,曹操还曾主动询问其父亲杨彪为何消瘦了。杨彪无奈只能回复曹操了一句话,却不想这句话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千古名句。
杨修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杨彪担任太尉一职,可谓家世显赫。从小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令杨修的性格十分张狂。与其他世家子弟不同,杨修从小就很是聪慧,小小年纪就颇有一丝才气。
随着曹操的势力逐渐增大,杨修也有了一番雄心壮志,他想要投身到曹操帐下,为自己拼搏一番事业。恰好当时的曹操正广招天下贤士,面对才学渊博的杨修,自然大为欢迎。
杨修投身曹操帐下后不久就被封为了曹营主簿,也成为了曹操帐下最为年轻的谋士。然而面对这样的现状,杨修仍不满足,他迫切的想在曹操面前立下功劳,想要爬的更高。
杨修作为一位少年奇才,自然很得曹操的看中,但他本人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太爱揣度曹操的心思,还喜欢耍些小聪明。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也因为小聪明丢了性命。
有一次,曹操带领杨修众人前往军营,途经曹娥碑,曹操看到碑上刻着的八个字,便想考一考随行的谋士。杨修看后片刻立刻知晓了答案,于是他站出来想要向曹操解释一番。
但曹操却阻止了他,并告诉杨修自己也要琢磨琢磨,等到自己想出了答案,双方在进行证实。然后,曹操这一路就一直在思考碑文的含义。直到部队行出三十里之后,曹操才终于想出了碑文含义。
曹操当即与杨修互相证实,发现两人结论相同,不免对杨修刮目相看,意识到杨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经此一事后,曹操也对杨修的才能很是嫉妒。
然而杨修见自己受到了曹操的关注,反而变得开始卖弄起他的聪明来了。他开始妄自揣测曹操的心意,甚至通过自己的揣测之后乱下命令,惹得曹操对他很是不满。
众所周周,作为一个领导者,并不喜欢看到身边的人猜测自己的心意,特别是曹操,他原本就是个多疑的性格,见杨修总是卖弄小聪明,但碍于自己的爱才的名声,并不好处置了他。
直到在与刘备作战的时候,由于刘备一直守城不出,令曹操大为恼火。此时传令官前来向曹操汇报军情,曹操心中更是惆怅不已,见桌边正好有自己吃完的鸡肋,于是叹道:鸡肋鸡肋,食之可惜,弃之无味。
传令官一头雾水的走出来,却见杨修也走出营帐,开始打包行李。众人不解上前询问,于是杨修便自作聪明的告诉大家曹操是打算退兵了。士兵们一听立刻恍然大悟,当即开始打包行李。
等到第二天曹操醒来,才发现自己的军队已经后退了十里,不由得十分纳闷,此时便有人将杨修的所作所为告知了曹操。曹操听后心中大骇,认为杨修实在太过大胆,于是以乱传军令为由将其处死了。
解决了杨修之后,曹操回到都城,见到了他的父亲杨彪。为了试探杨彪是否对自己怀恨在心,于是曹操假意关心,上前询问杨彪为何身体日渐消瘦。
此时的杨彪正值中年丧子,心中悲痛万分,但他也了解曹操的多疑,于是思忖片刻回答道:我很惭愧没有先见之明,不能好好的教育孩子,只会像老牛一般疼爱孩子,令他闯下大祸。
杨彪一番话说的很是诚恳,曹操听后想到自己也是为人父,心中不禁为之动容。杨彪的这番话令曹操当即打消了顾虑,放他出宫了。后来,曹操深感有愧,也没有在针对杨彪。
杨修作为三国时期少有的少年天才,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惋惜,但他若仍以小聪明为傲,以后也肯定不会走很远。杨彪对杨修的宠爱自然是不必多说的,他回复曹操的那句舐犊之情也被世人所感动,并被流传下来,成为了千古名句。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