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物君
《万物史话·本纪二·史前时代》系列文章,将整理和解读我国的史前时代。
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这个道理,6万年前的古人就知道了。
近日,获评中国考古界“奥斯卡”——“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资阳濛溪河遗址群,发现了大量供烧烤用的动植物,如花椒、葡萄、剑齿象,等等。
濛溪河遗址,位于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通旅镇乐阳桥村西南部,沱江一级支流濛溪河中上游左岸,成都平原中部龙泉山以东川中丘陵区一个面积较小的丘间洼地内。距今约8万-6万年。
2021年9月,濛溪河暴发洪水冲垮遗址旁水坝及附近河岸,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专业人员实地踏勘后发现该遗址。 经调查,区域内发现包括濛溪河遗址在内共11个遗址点组成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
2022—2024年,考古人员对濛溪河遗址最北端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濛溪河遗址地层平均约7.5米厚,初步分为3套沉积单元:
最上部约4米,主要为黄褐色及红褐色粉砂质黏土,无文化遗物;
中部约1.8米,为黑灰色粉砂质黏土,底部存在明显侵蚀面,为湖相沉积,仅最底部与文化层交错地带有零星石器、化石;
最下部约1.7米,为红褐色黏土质粉砂,为主要文化层,共分为6层,包含大量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部分区域被上部湖相层严重侵蚀。
据报道,经过发掘,遗址出土了3万余件石器、18万件动物化石、6万余颗植物种子,以及一颗全球最古老的花椒,它们共同拼凑出一幅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鲜活图景。
2023年深秋,濛溪河遗址项目负责人郑喆轩在遗址的浮选土样中,发现了一颗直径不足3毫米的黑色种子。经过长达一年的显微观察、形态比对与碳十四测年,这颗不起眼的颗粒被确认为野生花椒的种子,距今约6万年前。
另外,在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化石中,一块剑齿象上下颌骨之间烧焦的木头十分引人注目。考古专家推断,濛溪河人会食用烤剑齿象头。
当花椒遇见被烧烤的剑齿象头,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一刻,川渝人爱吃麻辣的习惯,在六万年前具象化了。
除了烧烤剑齿象,濛溪河人还烧烤中国犀、虎、熊、水鹿、水牛、鸟、竹鼠、兔子、猕猴、貘、豪猪、蛇、鱼类、龟鳖,等等。丰富的食材,加上“川菜灵魂”花椒,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狂欢。
6万年前,古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当他们摄入了太多油腻的肉类后,就需要有东西来解腻。
恰好,濛溪河人能吃到葛藟葡萄。《诗经》里提到过它:“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这是一种野葡萄,果实特别小,口感也比葡萄差上一些,但对古人来说,已经是美味了。
除了葛藟葡萄,濛溪河人也吃乌蔹莓,它也属于葡萄科,成熟后可以食用,但不能过量。另外,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平时,我们喜欢吃一些坚果,例如核桃、榛子。据说,适量食用,非常养生。
6万年前的濛溪河人也喜欢吃。
据报道,濛溪河遗址出土了核桃和橡子。其实,很容易理解,坚果就长在那,不去吃它,才是奇怪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当时的核桃,有没有现在的好吃。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学会用药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很多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时间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真相也许是,远比我们想象得早。
因为,濛溪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药用植物:
接骨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筋骨草:治肺热咯血、跌打损伤、咽炎等症;
酢浆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悬钩子:祛痰,解毒;
繁缕: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活血止痛;
绣线梅:利水除湿,清热止血,治疗水肿,咳血。
可以想象,当时猛兽很多,濛溪河人在狩猎时,难免受伤。后来,有人无意间发现某些植物能疗伤,于是旧石器时代版的“神农尝百草”诞生了。
新石器时代的刻划符号,我们见到过很多。旧石器时代的则很少见。
然而,濛溪河遗址就有不少,它们出现在动物骨骼和植物橡果上,算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了。
这意味着,濛溪河人已经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和表达欲望。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