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推出的《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节目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作为福建非遗的精品惊艳登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顺明与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歌手孟庭苇、主持人张舒越共赴茶韵之约,在茶香氤氲中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节目中,王顺明与嘉宾们围坐品尝“茶中状元”——武夷山大红袍,他介绍道:大红袍的特点之一是耐泡,所谓“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味犹存”,并揭秘了其“岩骨花香”的秘密——武夷山丹霞地貌的岩缝微域气候孕育出茶汤醇厚的“岩韵”。
“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
武夷岩茶可追溯至汉代,其制作工艺于清初日臻完善。它的出现开创了乌龙茶制作的先河。武夷山独特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和精湛的传统制作技艺造就了武夷岩茶(大红袍)独有的“岩骨花香”。武夷岩茶承载了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更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正在央视及网络平台热播,可通过央视影音平台回看,感受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与闽地非遗的独特魅力。
来源:闽北日报、南平市文化艺术馆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