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荡半生才懂:家乡的好,无可替代

深夜刷到朋友圈里有人晒出老家的照片,斑驳的墙面下摆着一张木桌,桌上是妈妈刚端来的热汤面。配文很简单:“跑遍大半个中国,还是觉得家里的灯最暖。”这条动态下,几十条评论里满是“我也是”和“突然想家了”的共鸣。我们总在嘴上说着要去远方闯一闯,可心里却藏着一个共识:外面的世界再精彩,也抵不过家乡那一点烟火气。

有人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午餐却常是便利店的饭团或外卖。他们说,不是吃不起高档餐厅,是想念老家早餐摊的豆浆油条——老板记得他要少糖,油条会炸得外脆里软,配着免费的小咸菜,一口下去全是踏实。也有人在国外留学,逛遍了当地的超市和市集,却总在看到速冻饺子时红了眼。不是国外的食材不好,是想起小时候过年,一家人围在厨房包饺子,爸爸会偷偷在饺子里包硬币,谁吃到就能赢个红包,那种热闹和期待,在异乡再也没遇见过。

社会学家曾做过调研,人对“家乡”的眷恋,本质是对“熟悉感”的依赖。这种熟悉感藏在细节里:是走在街上不用看导航,闭着眼都能找到常去的老店;是邻居阿姨见了你会笑着问“回来啦”,顺便塞给你一把刚摘的青菜;是哪怕多年没见的发小,见面不用寒暄,直接就能聊起童年爬过的老槐树、一起追过的动画片。这些在异乡需要费力经营的关系,在家乡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

还有人说,家乡是“退路”,是无论在外摔得多惨,都能回去的地方。去年有个朋友在外地创业失败,欠了不少钱,一度想过放弃。他说,是爸妈的电话让他撑了下来:“回家吧,家里有饭吃,有地方住,从头再来没关系。”回到老家后,他在镇上开了家小面馆,每天看着熟悉的面孔,听着熟悉的方言,心里的焦虑慢慢消散。现在他的面馆生意不错,他说:“不是赚了多少钱,是找到了在外多年没有的踏实。”

我们总在年轻时向往远方,想看看更大的世界,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可走得越远,越会明白,家乡不是束缚,是根。它藏着我们最纯粹的记忆,最温暖的牵挂,是无论我们变成什么样,都能接纳我们的地方。或许未来我们还会去远方,但每当想起家乡的那盏灯、那碗热汤、那些熟悉的人,心里就会有底气——知道自己永远不是一个人在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2

标签:美文   半生   家乡   熟悉   老家   远方   油条   在外   地方   异乡   饺子   踏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