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到铁板了!芯片法案碰壁,我国反制后,三星台积电也开始抱怨

话说回来,美国的芯片法案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子霸道劲儿,本意是想重振本土半导体产业,结果到现在搞得自己都头疼。

2022年8月,拜登签了这个《芯片与科学法案》,扔进去五百多亿美元,主要给本土建厂补贴,还带点税收优惠。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对亚洲供应链的依赖,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

但实际情况呢?这法案推行几年下来,碰了不少壁。中国这边反制措施一出,韩国三星和台湾台积电这些巨头也跟着叫苦不迭。整个事儿从头说起,得从2018年美国开始收紧科技出口管制讲。

那时候,美国商务部就把中兴通讯扔进实体清单,断了零部件供应链。2019年5月,华为也中招,华盛顿那边直接禁美国企业卖东西给他们。

理由是国家安全啥的,但大家心里清楚,这是在卡中国高科技脖子。到了2022年,芯片法案正式落地,目标是把先进芯片生产拉回美国本土。英特尔拿了大头补贴,在俄亥俄州搞厂子,其他公司也跟风。

但问题很快就冒出来了。法案里头有各种附加条件,比如要求企业十年内不能在中国扩充先进产能,要不然补贴就得吐回去。这让三星和台积电这些依赖中国市场的企业犯难。

三星在中国有西安厂,主要做NAND闪存,占全球供应的一成多。SK海力士也有无锡和重庆厂,生产DRAM和NAND。中国市场是这些内存芯片的大买家,全球半导体需求里头,中国占了四成以上。

台积电在南京有厂,虽然只占它总产能的3%,但也是重要一环。芯片法案一出,美国就开始限制这些公司在中国的设备进口。

起初给了豁免,让TSMC、三星和海力士能从美国供应商那儿买关键设备,比如光刻机啥的。但这豁免不是永久的,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直接撤销了。

TSMC南京厂的授权到12月31日就失效,三星和海力士的中国厂也一样。从2026年起,他们得逐年申请许可证,才能进口美国产的芯片制造设备。

这事儿一公布,三星和台积电那边反应挺大。韩国媒体报道说,三星电子股价跌了3%,海力士跌了5%。为什么抱怨呢?因为年度审批意味着不确定性太高。

每次申请都得列出设备数量、用途啥的,商务部批不批还两说。万一卡住,工厂升级就停摆,生产成本直线上升。

分析师估算,这可能让三星在中国的NAND产量受影响,全球内存价格跟着波动。台积电发言人说,他们收到了通知,正在评估影响,但明摆着这会增加运营麻烦。

以前的豁免是“验证最终用户”地位,一劳永逸,现在变成一年一审,等于美国手握开关,随便就能关门。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2023年5月,对美光科技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结果认定产品有隐患,不让关键基础设施用。这直接打到美光在中国市场的痛点,美光营收损失好几亿美元。

美光是中国内存市场大玩家,这次审查后,华为等本土企业转而用本地供应商。2025年6月,台湾当局还把华为和中芯国际列入黑名单,禁出口先进芯片技术给它们。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这是“卑劣行径”,并表示会采取反制措施。北京的回应挺果断,强调维护产业链稳定,但也让全球供应链更碎片化。

芯片法案的麻烦还不止这些。实施过程中,资金发放慢得像蜗牛。法案总投资520亿,到2023年底,只发了3500万美元。

英特尔拿了85亿,但工厂建设延期,本来2024年投产的推到2025年。台积电在亚利桑那的投资66亿,第一厂原计划2024年产5nm芯片,结果劳动力短缺和工会问题,延迟到2025年上半年做4nm。

第二厂更惨,推到2028年做3nm。成本比台湾高50%,人工贵,材料运费也多。三星在得克萨斯泰勒的投资370亿,第一阶段2025年运营,但全产能要到2026年。韩国企业抱怨说,美国的补贴条件太苛刻,还得分享超额利润啥的。

更气人的是法案里的DEI要求,就是多样性、公平和包容条款。企业得雇佣特定比例的少数族裔和女性,还得搞培训啥的。

这让台积电和三星这些亚洲公司不适应。2024年3月,有报道说台积电和三星暂停在美国的一些计划,因为DEI门槛太高,招聘难。英特尔CEO也说过,这些要求增加了建厂难度。

结果呢?美国本土芯片产能增长慢,本土企业如英特尔还裁员1.5万,占总员工的15%。2024年8月,英特尔股价暴跌26%,因为季度财报差劲,显示芯片法案没带来预期效果。

从全球看,这场芯片战让大家日子都不好过。高通、英伟达这些美国巨头,本来中国市场贡献三成营收,现在得卖阉割版芯片。

英伟达2024年说,中国销售下滑,但他们还是不愿完全放弃。2025年,美国考虑让三星和海力士每年申请“站点许可证”,列出所有受限设备需求。

这比永久豁免严多了,但也算个折中,避免完全断供导致全球芯片短缺。分析师说,这能让中国厂维持现状,但升级难,间接帮本土企业如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追赶。长江存储的NAND技术已到128层,接近三星水平。

话说到底,美国想通过芯片法案重塑供应链,但现实骨感。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2018年的15%涨到2025年的30%,华为的麒麟处理器用上7nm工艺,虽然比台积电的3nm落后,但进步快。

2025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还是全球第一,但本土投资猛增,大基金三期投了3000亿人民币。中芯国际2024年营收增长20%,显示反制没让产业瘫痪。

反观美国,芯片法案被批为企业福利,纳税人钱给了外国公司。台积电拿了66亿,三星47亿,但建厂慢,产能上不去。

2025年9月,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审视这些补贴,还考虑拿企业股权,比如英特尔10%股份啥的。这让投资者紧张,股价波动大。

三星和台积电的抱怨不是空穴来风。他们在中国厂投资数百亿,现在升级卡住,市场份额可能丢给本土对手。

韩国总统尹锡悦2023年就说过,这些限制伤到自家企业。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退休前也提过,全球化供应链被政治干扰,成本全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全球半导体协会2024年报告说,芯片战导致行业投资效率低,创新慢。欧洲和日本也跟美国步调,但自家企业如ASML卖光刻机给中国受限,营收影响不小。

结语:

总之,这事儿告诉大家,科技战不是儿戏,踢铁板疼的是自己脚。三星台积电抱怨声大,说明政策有问题,美国得反思。中国稳扎稳打,自研路走得稳。未来几年,看谁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9

标签:科技   三星   反制   铁板   法案   芯片   我国   美国   中国   英特尔   本土   企业   华为   中国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