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电就是死,在铁桶里瘫痪了71年,感动世界的最后一个铁肺人

1952年夏,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郊外,一个六岁男孩在玉米地里嬉戏,笑声回荡。几天后,他被困在一个金属筒中,生命悬于一线,依靠机器的嗡鸣延续呼吸。他是保罗·亚历山大,注定成为世上最坚韧的“铁肺人”。七十余年,他与冰冷机器相伴。

保罗·亚历山大于1946年1月30日出生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郊区一户普通家庭,父亲格斯·尼古拉斯·亚历山大是希腊移民后代,母亲多丽丝·玛丽·埃米特有黎巴嫩血统。家中经营着一片小农场,院子里种满玉米和蔬菜,木栅栏旁常开着野花。

保罗是个活泼的孩子,棕色卷发,笑起来露出两颗门牙,常穿着背带裤在田间跑跳。他最喜欢和邻居男孩杰克玩耍,两人常在黄昏时分追逐,草地上洒满他们奔跑的脚印。捉迷藏是他们的最爱,保罗总爱钻进玉米地,蹲在高高的秆子间,捂嘴偷笑,听着杰克的脚步声靠近。

1952年7月的一个午后,阳光炽热,空气中弥漫着干草的气息。保罗和杰克在玉米地里玩捉迷藏,他躲在浓密的绿叶后,屏住呼吸。突然,一阵刺痛从头部传来,胸口像被重物压住,双腿发软。他试图喊杰克,声音却细若游丝。

杰克听到动静,拨开玉米叶,看到保罗倒在地上,身体抽搐,脸色白得像纸。他慌忙跑去叫大人,几个邻居合力将保罗抬回家里。母亲多丽丝放下手中的水壶,蹲下查看,摸到他额头滚烫,眼神惊慌。那时,美国正被脊髓灰质炎疫情笼罩,报纸上频频报道儿童瘫痪甚至死亡的消息,保罗的症状让她心生恐惧。

多丽丝立刻带保罗赶往达拉斯市区的帕克兰纪念医院,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保罗蜷缩在后座,呼吸越来越弱。医院大厅挤满焦急的家属,消毒水味刺鼻,护士们来回奔忙。病床早已不够,医生简单检查后让保罗回家观察,建议多休息。回到农场,母亲用湿毛巾敷他的额头,喂他喝温水,但保罗的状况急剧恶化。

几天内,他无法站立,嘴唇发紫,连说话都困难。母亲再次带他去医院,穿过拥挤的走廊,医护人员忙得顾不上多看一眼。一位医生摇摇头,示意无能为力,保罗被安置在走廊的临时床位上,氧气管插在鼻下,微弱的呼吸声几乎听不见。

就在生命似乎走向终点时,一名值班医生路过,停下脚步。他俯身检查保罗的瞳孔,用听诊器听他的胸音,皱眉思索片刻后,果断决定尝试抢救。他指挥护士准备手术室,快速为保罗进行气管切开术。

手术台上,医生的手稳稳握住手术刀,切开喉部皮肤,插入呼吸管。术后,保罗被移到一个巨大的金属装置前,护士小心将他平放入内,只留头部露在外面。这个装置就是铁肺,发出低沉的嗡鸣,筒内气压变化带动他的胸腔起伏,维持生命。

保罗在医院住了18个月,期间母亲每天步行来探望,带来自家烤的饼干,喂他一口口吃下。病房里其他孩子也在铁肺中,机器的节奏声此起彼伏。

保罗学会通过铁肺上的小镜子观察周围,护士的白色制服在他视野中晃动。他尝试用眼神与旁边的孩子交流,挤眉弄眼,偶尔引来微弱的笑声。但许多孩子没能撑过几个月,病房逐渐空荡,保罗的眼神变得沉重。

出院后,保罗回到家中,铁肺被安置在客厅一角,木地板上铺着旧地毯,窗外是熟悉的农场风景。父母用木架调整铁肺高度,让他能看到窗外的树影。母亲每天擦拭他的脸,梳理头发,父亲则修补机器的电线,确保运转稳定。

杰克偶尔来访,坐在铁肺旁讲学校的事,保罗听得出神,嘴角微微上扬。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个金属筒将伴随他一生。

铁肺是一个约2米长的黄色金属筒,像一个巨大的铁桶,表面有些许锈迹,发出低沉的机械声。保罗被平放进去,头部从一端的橡皮密封圈伸出,圈口紧紧贴住他的脖子,防止空气泄漏。护士调整好位置,将呼吸管连到气管切口,机器启动时,内部气泵带动气压变化,发出“呼哧呼哧”的节奏声。

筒内空间狭窄,仅容下他的身体,保罗无法翻身,背部紧贴着冷硬的金属板,只能盯着上方的小窗,窗外是天花板或偶尔飘过的云影。每次护士擦拭机器,金属表面反射出微弱的光,晃得他眯起眼睛。

铁肺通过气压变化驱动保罗的呼吸,吸气时筒内气压降低,胸腔被迫扩张,空气被吸入肺部;呼气时气压升高,胸腔压缩,空气排出。这种机械动作完全取代了他瘫痪的呼吸肌,成了他生命的支柱。但机器依赖电力,任何故障或停电都可能致命。

一次暴风雨夜,窗外电闪雷鸣,电力中断,铁肺停摆,母亲和邻居轮流用手摇泵维持气压,汗水滴在地板上,直到电力恢复。保罗的眼神紧盯着母亲,喉咙发出微弱的咕哝声。

多年下来,保罗的腿部肌肉因无法活动而萎缩,细得像枯枝,手臂也无力垂在身侧。他只能通过铁肺上的小镜子看到外界,镜子里映出母亲忙碌的身影或父亲修理工具的动作。交流全靠免提电话,护士将听筒固定在他耳边,他用微弱的声音回答问题。

一次,护士忘了清理他的排泄物,他躺了数小时,气味刺鼻,喉咙干涩却无法呼喊,只能等待有人发现。

保罗的生活被局限在不足两立方米的金属空间,视野狭窄,活动为零。童年玩伴逐渐长大,杰克考上大学,寄来明信片,上面画着远方的山脉。保罗咬紧牙关,盯着明信片,泪水滑过脸颊。他听到邻居家孩子的笑声,透过窗户看到他们踢球的身影,胸口一阵紧缩。

医院里同病房的伙伴一个个离世,他通过镜子看到空荡的床位,护士默默收拾遗物。每次停电或机器发出异响,他的心跳加速,手指本能蜷曲,尽管毫无力气。

铁肺的维护成了另一大挑战。1960年代,制造商停产,零件稀缺,保险公司拒绝支付维修费用。父亲四处联系机械师,用汽车零件改装铁肺,螺丝和垫圈散落在客厅地板上。一次,机器气泵发出刺耳的吱吱声,父亲蹲在旁边,用扳手敲打调整,直到声音恢复正常。保罗盯着父亲的背影,嘴唇微微张合,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

生活的单调和对死亡的恐惧如影随形。保罗每天听到的只有铁肺的节奏声和窗外的鸟鸣,偶尔有护士的脚步声靠近。他尝试用舌头触碰嘴唇,练习发声,但喉咙只能发出低沉的咕哝。母亲带他看电视,屏幕上播放着登月新闻,他抬头望向天花板,想象自己能走出去。铁肺救了他的命,却也像一座牢笼,将他与世界隔绝。

母亲每天来陪伴,坐在铁肺旁,翻开童话书,声音轻柔地读着冒险故事。保罗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书中的骑士,骑马穿越森林。她用棉布擦拭他的额头,喂他喝稀粥,汤匙小心送到嘴边。主治医生则带来新希望,教他舌咽呼吸法。医生站在铁肺旁,示范如何压舌、吞气,保罗反复尝试,脸涨得通红,汗水顺着鬓角流下。1954年,他终于学会,喉咙肌肉带动空气进入肺部,能短暂离开铁肺。他被推到院子里,阳光洒在脸上,微风吹动头发,草地上散落着蒲公英的白色绒毛。

保罗决定上学,母亲在家教他认字,用木板固定书本,他咬住特制笔杆,歪歪扭扭写下字母。父母向学校申请入学,多次被拒,校长称无法照顾这样的学生。母亲站在校长办公室,双手紧握,坚持不懈。1962年,W. W. Samuell高中同意接收,保罗提前两天被推到空荡的教室,木桌上刻着学生名字,窗外树影摇晃。他盯着黑板,嘴角上扬。父母雇佣助手,推他上下课,记录笔记。1967年,他以班级第二的成绩毕业,成为达拉斯首位在家完成高中的学生。

大学生活更具挑战,保罗进入南方卫理公会大学,靠奖学金支撑。同学自发帮忙,推轮椅、整理讲义,教室里回响着教授的讲课声。1978年,他获学士学位,后转入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法学。1984年,他拿到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通过律师资格考试。他开设事务所,雇佣助手处理文件,自己用改装轮椅出庭,西装笔挺,声音通过麦克风传出。法庭上,他目光坚定,逐条陈述案情。

2004年,铁肺制造商停止维修服务,零件难寻。保罗联系旧货商,搜集二手组件,堆在客厅角落,油污沾满木地板。2015年,铁肺气泵故障,发出尖锐噪音,停止运转。保罗录制求助视频,上传网络,声音沙哑却坚定。视频传播,触动4000万网友,一名机械师从外州赶来,带工具箱拆开机器,换上自制零件,地板上散落螺丝和金属片。铁肺再次嗡鸣,保罗长舒一口气。

他开始写作回忆录,用嘴咬住塑料棒,敲击键盘,每敲一字,头微微倾斜,汗水滴在枕头上。2020年4月,《狗的三分钟:我在铁肺中的生活》出版,书页记录他的坚持。2024年1月,他开通TikTok,分享日常,镜头前他微笑,背景是铁肺的黄漆。粉丝增至36万,他用微弱的声音呼吁关注脊髓灰质炎疫苗。

2024年2月,保罗感染新冠病毒,住进医院,氧气管重新接上。出院后,他无法进食,身体极度虚弱。3月11日,他在达拉斯家中去世,享年78岁,铁肺停止运转。他是世上最后几位铁肺使用者之一,留下不屈人生的印记。

保罗·亚历山大在铁肺中度过71年,每一次呼吸都靠机器维系,却从未向命运低头。他的故事震撼人心,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你认为是什么支撑他走过这漫长岁月?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6

标签:历史   铁桶   世界   保罗   杰克   达拉斯   母亲   机器   护士   呼吸   亚历山大   微弱   气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