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注定是中国金融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北京金融街论坛上,央行行长郑重宣布:“将重启二级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几乎同时,A股市场上证指数盘中触及4000点关口——这是自2015年大牛市后,时隔十年的再次重逢。
这一天,债市同样欢腾。各期限国债价格全线上涨,收益率曲线下移,俨然一副“春江水暖债先知”的景象。
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回应了这场“政策及时雨”。央行重启国债买卖,证监会强调A股和港股的配置价值,政策协同发力下,市场情绪被瞬间点燃。


(一)协同财政,支持实体经济的核心诉求
仔细梳理央行行长的发言脉络,不难发现“与财政协同,支持实体经济”是核心目标。
观察近期宏观经济数据,四季度经济仍面临挑战:消费提振需时,地产企稳基础尚不牢固,而年底的“抢出口”效应正在减弱。与此同时,“反内卷”政策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短期内对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压力。
财政要发力托底经济,无非两条路:要么增加发债额度,要么将明年的发债计划提前至今年实施。无论选择哪条路,都需要央行在流动性上给予支持。重启国债买卖,正是在这个关键节点打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脉络。
(二)“双向操作”的玄机:市场为何只解读为“利好”?
央行买卖国债,本质上是“双向操作”。买入是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卖出则是回收流动性。
然而,市场此次却一致性地将其解读为流动性宽松信号。这种看似“偏颇”的共识,恰恰反映了深刻的市场预期。
回想2024年8月,央行首次进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时,长期国债已连续上涨三年,市场热情高涨。彼时,央行“买入短债、卖出长债”的操作,旨在为长债降温,同时保持整体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如今,市场环境已变。长期国债经过调整,已不再“过热”,反而需要适度“加热”。此时重启操作,市场自然深信央行将主要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
(三)政策基调:适度宽松仍在路上
央行行长在论坛上明确表示,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明确传递了一个信号:宽松周期尚未结束。
市场对降息降准的预期依然强烈。尤其是降准,在四季度落地的可能性相当高。一旦成真,将与国债买卖操作形成“组合拳”,共同为市场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一)股市定位的跃升:从“赌场”到“财产性收入来源”
此次证监会主席的发言,有一个细节尤为值得关注。他再次强调了“建设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
在“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的同一天,这一表述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规划中,“建设国内市场”位列重要任务第三位,而“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更是被重点提及。
在房地产持续调整的背景下,一个健康繁荣的资本市场,天然地成为承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量的重要平台。
(二)资金面的坚实支撑
央行买债的直接效果是向银行体系注入基础货币,增强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
一方面,流动性宽松直接提升市场估值;另一方面,财政发力托底经济,改善企业盈利预期。这两者分别从资金面和基本面上,共同为股市构筑了坚实的双底。

(三)未来并非一帆风顺:给普通投资者的忠告
尽管长期前景光明,但资本市场从不缺少波动。

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首先利好利率敏感型行业: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科技”一词出现高达48次。从“产业体系现代化倒逼科技创新”的表述不难看出,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继续获得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支持,成为行情纵深发展的核心引擎。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A股站上4000点,这两件看似独立的事件,在2025年10月末这个时点上交汇,共同谱写了中国市场的新篇章。
站在4000点的关口,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行情的终点,而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政策制定者展现出了清晰的思路与坚定的决心,市场参与者则用真金白银投下了信任票。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这一次,我们或许正站在一个全新周期的起点上。
#今日A股##股市分析##十五五规划纲要##财经##头条#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