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宫城,百年风雨。2025年10月27日,故宫博物院迎来百年华诞,一场名为“百年守护”的特展在午门拉开帷幕,瞬间点燃了所有人的热情。这哪里是展览,分明是一部浓缩的中华文明史诗,每件文物都在呼吸,都在诉说。

展厅深处,那幅传说中的《清明上河图》静静铺陈。五米多的长卷,九百年的光阴。它曾深藏宫闱,也曾流落乱世,战火纷飞中辗转万里,九死一生。它的命运,何尝不是我们这个民族饱经磨难却生生不息的写照?今人能亲眼得见,是何等的幸运!这份幸运背后,是无数无名英雄的拼死守护。
你是否能想象,1933年那个寒冬,太和门前近两万箱国宝准备南迁的悲壮场景?那是一段用脚步丈量的万里长征。仁人志士们踏秦岭飞雪,越湘黔重山,凌三峡惊涛,克蜀道之艰。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华文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这份守护,重于泰山!

“目光流转,春秋时期的青铜莲鹤方壶引人驻足。壶上仙鹤振翅欲飞,一扫西周青铜的威严肃穆,带来一股清新灵动的时代新风。这不正是中华文明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最好证明吗?旁边的清代铜嘉量,则以其庄重之姿,诉说着国家统一与强盛的永恒追求。

文明的交响,从来不是独奏。银鎏金葵式碗的精致,金錾云龙执壶的华贵,还有金叶上神秘的缅甸文字,无不展示着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从最初的族群交融,到“天下为公”的理想,多元一体始终是我们的方向。
展览的尾声,一个“和”字道尽\一切。汉代青玉兽面纹璧,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古老哲思;清代金瓯永固杯,寄托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和平、和睦、和谐,这些深植于血脉的价值追求,凝结在每一件器物之上,历久弥新。

最后一件文物,是碧玉描金云龙纹特磬。它奏响的“太簇”之音,寓意万物动生,簇地而出。这声音,是故宫百年再启新程的号角,更是中华文明赓续不绝、永远年轻的象征。百年守护,守望相传,文明的火种,将在我们手中,燃得更亮!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