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导体行业这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美国那边各种管制措施层出不穷,直接影响了供应链。台积电作为行业老大,动作总是牵动人心。
2023年,有消息说台积电重启南京工厂,拿下大笔汽车芯片订单,规模上千亿颗,这让中芯国际看起来有点吃亏。网友们在网上议论,说中芯这是赌输了。
台积电的南京工厂是2018年投产的,初期产能有限。2021年4月,台积电董事会批准28.87亿美元预算,在南京扩产28nm制程,预计2022年下半年量产,2023年月产能达4万片。
这主要是应对全球车用芯片短缺,满足市场需求。汽车芯片需求当时正旺,中国电动车市场增长快,台积电利用本地工厂优势,锁定不少订单。报道提到台积电重启工厂后,拿下上千亿颗芯片订单,主要针对智能汽车领域。
中芯国际那边,专注本土发展,28nm工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起。但在高端汽车芯片上,能效和制程有差距,没拿到这批大单。
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说中芯赌输了,因为前期投入大,却没分到杯羹。台积电的股价当时波动,巴菲特的公司在2023年初抛售股份。美国客户如苹果、高通订单减少,台积电产能利用率下滑,部分员工休假。
半导体市场竞争激烈,美国出口管制让供应链重塑。台积电虽强,但也面临压力。南京工厂扩产后,产能利用率逐步回升,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台积电占57.9%,中芯国际5.4%。
中芯国际营收主要来自55nm以上成熟工艺,28nm贡献少。台积电的28nm更成熟,客户偏好稳定供应。
2023年后,中芯国际加速扩产,2024年营收578亿元人民币,增长近三成。国家基金支持,北京高层批准项目,新增设备。
2025年上半年营收323.48亿元,增长23.1%,净利润23亿元,增长39.8%。产能利用率达92.5%,出货量升,模拟芯片和汽车电子需求强。公司全球纯晶圆代工排第二,中国大陆第一。
台积电推进全球布局,美国亚利桑那工厂2024年量产,2025年上半年净利45.2亿新台币。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55亿美元,增长四成多。德国工厂2024年7月动土,2027年量产。2025年上半年获政府补助671.3亿新台币。
张忠谋退休后住在台北,偶尔出席活动。2024年11月出版自传下册。2025年,中芯国际营收22.09亿美元,毛利率20.4%。台积电亚利桑那扩建,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
中国半导体产业投入大,晶圆厂数量增,本土订单转向中芯国际。台积电南京厂扩产虽拿下订单,但中芯国际靠本土支持稳步前进。全球市场,台积电领先,但中芯国际追赶快。
再说台积电的投资计划,2021年宣布未来三年投1000亿美元扩产,包括南京厂。这笔钱不光在美国,还在全球分散风险。南京厂针对成熟制程,帮补车用芯片缺口。中国市场大,电动车企业需要稳定供应,台积电就近生产,物流成本低。
中芯国际虽没拿大单,但专注本土合作。2025年上半年,晶圆销售量增19.9%,平均售价升。产能从2024年的81.45万片8英寸等当量,继续扩。华虹半导体产能利用率超100%,价格可能上调10%。
网友热议源于竞争焦虑。台积电南京厂被指压制本土企业,但实际国内扶持中芯力度大,去年融资500亿人民币,北京新厂投资76亿美元,深圳厂20多亿美元。进口28nm芯片免税,市场空间大。
台积电南京厂月产能4万片,远不够中国需求。中芯国际28nm满载,生产高压驱动、ISP、MCU等。全球经济下行时有过剩,但现在供不应求。2023年全球十大晶圆代工厂产值282.9亿美元,台积电第一,中芯第五。
张忠谋创办台积电时,强调代工模式,不跟客户竞争。这模式让台积电成巨头。南京厂扩产,获美国商务部豁免,但有限制。国内晶圆代工向大陆转移,自主需求强。
中芯国际2025年停牌收购中芯北方少数股权,发行A股。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2013年成立,注册48亿美元,专注28nm及以下。
台积电2024年美国厂亏14.3亿新台币,海外扩张成本高。南京厂盈利好,利用大陆资源。
半导体基石,大数据时代缺芯片就没出路。中国前进速度快,甩开很多国家。中芯国际工艺达世界先进梯队,不输台积电成熟部分。华为被管制后,国内转向本土合作。中芯国际有市场和国家后盾。
台积电靠美国,但盟友如日本、韩国、欧盟开始本土化,减轻依赖。两个阵营,一方众志成城,一方分崩离析,谁赢心里有数。未来市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是趋势。
更新时间:2025-09-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