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重大决定,各国央行集体决议,最终决定将产生巨大影响

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前言

本周,美联储、日本央行、加拿大央行和英国央行相继公布利率决议,全球市场迎来“央行超级周”。

在通胀粘性与经济疲软的拉扯中,各国央行的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市场神经。

有人关注美联储是否会开启降息周期,有人好奇日本央行的加息计划是否受政治变动干扰,也有人疑问加拿大央行是否有必要急于降息。

美联储降息

或许有人会质疑,美联储在8月CPI环比涨幅扩大至0.4%、核心通胀仍处高位的情况下急于降息是否明智?

前美联储经济学家萨哈姆就明确指出,当前通胀“仍然过于强劲”,这种背景下的宽松政策可能埋下隐患。

从数据看,核心CPI环比0.35%的涨幅确实创下近五个月新高,关税政策带来的物价压力尚未完全消退。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劳动力市场的恶化速度显然更让美联储警惕,每周26.3万的失业救济申请人数已升至近四年峰值,这意味着就业市场“裂缝”正在扩大。

品浩经济学家威尔丁认为,相比通胀数据,失业救济申请上升更值得关注,劳动力市场停滞使其对负面冲击更为脆弱。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数据显示,投资者预计今年三次降息的概率高达76%,正是基于对就业市场疲软的判断。

这种政策倾斜背后,是美联储对中性利率的渐进式探索,保德信的西恩指出,美联储正以每次25个基点的节奏向3.0%~3.5%的中性区间靠近。

这种谨慎态度既能应对就业压力,又为评估关税和财政政策影响预留了观察时间。​

日本央行​

从另一个角度看,日本首相辞职引发的政治变动,是否真的改变了日本央行的加息轨迹?

此前近三分之二经济学家押注的四季度加息预期,如今因新首相可能推行的宽松政策而降温,这似乎暗示政治因素能左右货币政策。​

但深入分析会发现,央行决策的核心仍是经济数据,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证券的首席债券策略师穆古鲁马指出,植田和男行长需要更多时间评估关税对经济的冲击,而非受政治风向影响。

当前日本出口和生产疲软,汽车行业表现尤为低迷,制造业利润下滑,这些数据都让加息失去紧迫性。

穆古鲁马预计,日本央行下一次加息可能要等到明年1月,这与政治变动的关联度远低于经济基本面的制约。​

日本央行的谨慎还体现在对薪资增长可持续性的观察上,尽管2024年基本工资涨幅创下新高,但中小企业加薪意愿不足,通胀能否稳定在2%目标仍存疑问。

这种情况下,政治不确定性更像是市场情绪的“放大镜”,而非政策转向的“指南针”。​

加拿大央行降息

或许有人会问,加拿大央行90%概率的降息预期是否过于激进?毕竟道明证券提示,除非核心CPI大幅反弹,否则降息势在必行,但这也引发对政策过度宽松的担忧。​

但数据揭示了更严峻的现实:加拿大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萎缩1.6%,为七个季度来首次下降,其中出口暴跌7.5%,乘用车出口更是下滑24.7%。

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斯蒂洛坦言,经济已徘徊在衰退边缘,即便取消报复性关税,贸易冲突不确定性仍将压制增长,这种背景下,降息25个基点更像是“保险策略”,而非激进冒险。

加拿大央行的转向具有合理性:连续三次按兵不动后,8月失业率上升与GDP萎缩的组合拳,迫使政策重心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

正如斯蒂洛预测的,9月和10月可能连续降息,这是对经济下行风险的主动应对。​

结语​

全球央行的政策选择,本质上是对经济现实的动态回应,美联储在就业与通胀间艰难平衡,日本央行在政治杂音中坚守数据依赖,加拿大央行则直面衰退风险果断转向。

这些决策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对多重目标的优先级排序。

对于市场而言,理解政策背后的逻辑比猜测具体动作更重要,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中,央行的谨慎与灵活,本身就是一种稳定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财经   央行   美国   决议   集体   日本   加拿大   通胀   政策   政治   数据   经济   关税   不确定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