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二十五届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活动启幕


AI赋能,看见成长 。4月26日,西安市第二十五届学生数字素养提升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开幕。本次活动以“AI赋能,看见成长”为主题,来自全市2707支参赛队伍的3700余名中小学生,在创意智造、优创未来、智能机器人和乐高教育科创活动等四大类科创实践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全方位展现智能时代青少年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开幕式现场



多措并举,助力中小学生数字素养提升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市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西强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活动开展情况,全市通过大力推进智慧校园、数字校园、中小学创客教育实践室建设,全力营造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良好氛围;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推动编程思维、计算思维融入日常教学等举措,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创新生态,大力推动学生数字素养提升。

市教育局副局长程军安在讲话中指出,在AI时代背景下,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青少年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不仅是适应智能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为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西安市通过编制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划、搭建智慧教育大平台、构建全域覆盖的教育数字资源共享体系、开展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行动等举措,持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他强调要搭建市区校三级赛事体系,关注农村地区与薄弱学校学生参与,通过推进优质科创资源进校园、建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育人数字资源体系等多措并举,让更多孩子获得接触AI等前沿数字技术的机会,真正实现 “科技教育不落一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数字世界中放飞梦想。

多维赋能,为学生搭建数字素养成长舞台


本次活动紧扣“实践、探索、创新”理念,设置四大类 29个科创实践项目,既有“智能机器人”“无人机飞行” 等传统优势赛道,也融入“水中机器人海洋考古挑战赛”“人形机器人‘一带一路’挑战赛” 等创新赛项,兼顾技术性与趣味性,全面考验学生的工程思维、编程能力与团队协作水平。





在“机甲大师越障迷宫赛”现场,参赛学生正紧张调试设备,通过编程指令让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灵活穿梭;“无人驾驶”赛道上,选手们围绕路径规划、障碍识别等核心技术展开头脑风暴,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战经验。


据悉,学生数字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作为全国中小学生科创的品牌赛事活动,西安自2001年举办首届活动以来,累计吸引十万余名学生参与,已成为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的重要实践交流平台。活动以“实践、探索、创新”为核心理念,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设置数字艺术、计算思维、科创实践(含创意智造、优创未来、智能机器人、乐高教育科创活动)三大类项目,涵盖29项细分赛程,旨在通过现场竞技、作品创作、团队协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升数字技能与科技实践能力。

本届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数字艺术、计算思维两大类项目共收到参赛作品3000余件,科创实践类项目吸引全市3700余名中小学学生参加,创下活动历史新高。活动通过规范组织、科学评审和多元展示,持续为全市中小学生搭建交流协作平台,助力培养兼具社会责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市科技局、市数据局、市科协、市科学技术交流馆、团市委、浐灞国际港教育局等领导以及市教育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等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

编辑: 彭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30

标签:人工智能   素养   西安市   数字   学生   中小学生   机器人   全市   思维   智能   项目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