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短租平台Airbnb宣布采用阿里巴巴Qwen模型,而非ChatGPT

当全球最大的短租平台Airbnb宣布"严重依赖"阿里巴巴Qwen模型构建其AI客服系统时,这一选择揭示的不仅是单一企业的技术偏好,更是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层次变革。Airbnb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布莱恩·切斯基ChatGPT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尽管他与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是朋友,但ChatGPT的集成能力"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Airbnb的实际需求。相比之下,阿里巴巴的Qwen模型"非常出色",而且"既快又便宜"。

这段评价的分量远超表面文字。它意味着在企业级应用的实战场景中,开源模型正在以性能、成本和定制灵活性的综合优势,挑战闭源模型长期占据的市场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中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正在得到全球顶级企业的实质认可。

开源模式的破局之道

Airbnb的AI战略部署展现了当今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典型路径。切斯基透露,公司同时使用十三种不同的AI模型——包括OpenAI和谷歌的产品——来开发其客服机器人。这种多模型并行的策略并非技术冗余,而是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单一闭源模型难以满足复杂业务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阿里巴巴Qwen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开源模型的本质优势。开源架构允许开发者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对模型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这对于像Airbnb这样需要处理多语言、多场景、高并发客户服务请求的平台至关重要。相比之下,闭源模型如ChatGPT虽然在通用对话能力上表现优异,但其API接口的灵活性和定制化空间受到严格限制。企业在使用闭源模型时,往往需要将业务逻辑迁就技术框架,而非让技术服务于业务。

从成本角度看,开源模型的经济优势同样显著。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Qwen3系列模型,其训练成本约为一千两百万美元,而DeepSeek-V3仅需六百万美元。相比之下,训练一个与GPT-4同等规模的闭源模型通常需要数亿美元投入。这种成本差异直接传导到企业的使用成本上。对于日均处理数百万客户咨询的Airbnb而言,每个API调用节省的几分钱,年度累积便是千万级别的开支差异。

更深层的优势在于技术主权和数据安全。使用闭源API服务意味着企业必须将敏感数据传输到第三方服务器进行处理,这在处理用户隐私和商业机密时构成潜在风险。开源模型则可以部署在企业自有的服务器环境中,数据处理全程不出本地,符合日益严格的全球数据保护法规要求。对于在一百多个国家运营的Airbnb而言,这一点尤为关键。

中国AI开源生态的崛起

Airbnb的选择并非孤例,它折射出中国开源AI模型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渗透。数据显示,中国模型在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榜单前十名中占据九席。阿里巴巴的Qwen被业界评为全球最大的开源AI系统,而DeepSeek、字节跳动的豆包等模型同样在国际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科技公司的战略选择。阿里巴巴董事长蔡崇信近期明确表示,AI竞争的胜者应由"谁能更快采用"而非"谁能开发出最强大的模型"来决定。这一理念直指闭源模型的核心弱点:无论技术多先进,如果无法快速适应千变万化的实际应用场景,其商业价值便大打折扣。

中国企业在开源领域的激进策略也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大模型企业级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相较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日均调用量暴增百分之三百六十三,已超过十万亿tokens。在这个快速扩张的市场中,开源模式的低门槛和高灵活性成为企业首选。数据显示,阿里通义以百分之十七点七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字节豆包占比百分之十四点一紧随其后。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开源模型的性能突破。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认为,随着Qwen、DeepSeek等国产模型在二零二五年持续开源,开源模型与国际顶级闭源模型的性能差距几近抹平。阿里巴巴最新发布的Qwen3-235B-A22B版本,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超越了DeepSeek的开源R1模型和OpenAI的专有o1模型。这意味着企业在选择开源模型时,不再需要在性能和成本之间做出妥协。

闭源模型的困境与变革压力

Airbnb首席执行官的评价对OpenAI而言无疑是一记警钟。切斯基直言ChatGPT的集成能力"还不够强大",暴露出闭源模型在企业级应用中的结构性问题。尽管ChatGPT在消费级市场获得巨大成功——月活用户超过五亿——但这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企业级市场的统治地位。

OpenAI面临的困境是多维度的。技术层面,其API服务在定制化、响应速度和批量处理能力上存在局限。企业用户反映,ChatGPT的企业版虽然提供了更高的使用配额和数据隐私保护,但在与现有业务系统的深度集成上仍然存在障碍。部署一个基于OpenAI API的企业级应用,成本通常在一万五千美元到十万美元之间,而开源方案可以将这一成本压缩至三分之一。

商业模式层面,OpenAI的订阅制和按使用量付费模式在面对开源竞争时显得脆弱。当企业可以免费获取性能相近的开源模型,并根据需求自行调整部署规模时,为闭源API支付高昂费用的理由变得越来越不充分。价格战已经在API服务市场打响,利润率持续下滑,而高昂的推理成本让订阅制模式的盈利空间被严重挤压。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技术生态的分化。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开源模型,围绕这些模型形成的开发工具、优化方案和最佳实践正在迅速积累。这种正反馈效应会进一步强化开源生态的竞争力,而闭源模型则可能陷入"高性能、低采用率"的困境。历史经验表明,在技术标准的竞争中,市场份额往往比纯粹的技术优势更能决定最终胜者。

值得注意的是,OpenAI并非对这一趋势视而不见。该公司最近发布了自GPT-2以来的首个开放权重模型,试图进入由DeepSeek和阿里巴巴Qwen主导的开源领域。但这一姗姗来迟的转向能否扭转局面,仍是未知数。从战略角度看,OpenAI长期基于闭源模式构建的商业体系和技术积累,在开源领域可能反而成为包袱。

未来图景:多元化共存还是开源主导

Airbnb的案例揭示了未来企业AI应用的一个可能方向:多模型混合架构。切斯基透露的"十三种模型并行"策略,实际上是对"AI通用解决方案"神话的解构。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不同特性的模型——客户服务需要响应速度和成本效率,内容审核需要准确性和稳定性,个性化推荐需要实时学习能力。单一模型无论多强大,都难以在所有维度上达到最优。

这种多元化需求为开源模型创造了理想的生存空间。开源生态的特点是百花齐放而非一家独大,不同团队可以针对特定场景开发专精模型,企业则根据需求自由组合。相比之下,闭源模型的竞争逻辑是追求通用性和性能最大化,试图用一个模型满足所有需求。这两种范式在企业级市场的碰撞,结果正在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全球竞争格局看,中国企业在开源AI领域的突破具有战略意义。在半导体、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中国长期处于追赶地位,受制于西方建立的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但在AI开源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开放策略,正在建立新的规则和标准。全球超过五千一百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已发布的大模型数量位居全球首位,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正在成型的技术生态系统。

然而,开源模式的胜利并非注定。闭源模型在某些场景仍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在需要最前沿性能和持续技术支持的领域。对于缺乏技术团队的中小企业而言,开箱即用的闭源API服务仍然是更实际的选择。未来的AI市场更可能呈现分层共存的格局:闭源前沿模型处理最复杂的应用,开源小型模型用于边缘计算和专业需求,而大多数企业级应用则在两者之间灵活切换。

Airbnb选择Qwen的决策,本质上是企业在技术民主化浪潮中的理性选择。当AI不再是少数科技巨头的专属工具,而是可以被任何企业根据需求定制和部署的基础设施时,整个产业的创新潜力才能真正释放。这场开源与闭源的较量,最终的赢家可能不是某个具体的模型或公司,而是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成熟和普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3

标签:科技   阿里巴巴   模型   平台   企业   中国   成本   企业级   技术   需求   领域   人工智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