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香港国际机场,在飞往温哥华的登机口,一位身穿西装的男子正准备登机,他就是前绿城中国董事长张亚东。
此刻的他在登机口来回踱步,显得十分着急。
然而,就在登机前几分钟,突然走过来几名工作人员,将他带离了登机口。
而这一幕,被周围不少人都看到了,一时间,引发了各种各样猜测。
那么,为何张亚东会在机场被“劝返”?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隐情?
谁能想到,张亚东作为房地产行业的大佬,曾经还是一位普通科员,但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担任了大连市副市长、市委常委以及统战部部长等职务。
直到2016年,张亚东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熟悉的体制内,加入了央企中交集团的怀抱,2018年,中交集团行使大股东的权利,委派张亚东接手绿城。
此时的绿城中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张亚东的到来,打破了绿城原有的发展节奏,绿城也正式迎来了“张亚东时代”。
张亚东一上任,便展现出了他雷厉风行的风格。
在张亚东的带领下,绿城地产销售额如同火箭般蹿升,2019-2021年,销售额从1000多亿一路飙到3509亿。
但随着销售额的大幅增长,张亚东的野心也愈发膨胀。
2021年,他顺势提出了一个更为宏大的战略目标——“2025年冲击6400亿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亚东带领绿城在土地市场上频频出手,不惜重金拿地。
在2024年,绿城中国在土地购置上的投入高达529亿元,先后拿下了三块“地王”项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王收割机”。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房地产行业逐渐进入下行周期。
高负债、高周转的经营模式弊端开始显现,绿城的利润开始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绿城的负债却一路攀升,一度高达4000多亿。
但是在另一边,张亚东的年薪却高得惊人。
据统计,除了第一年加入绿城时薪水较低外,其余每一年他的工资都超过了1000万。
这种巨大的反差,引发了股东们的强烈不满。
股东们认为,张亚东拿着高薪,却未能为股东创造相应的价值,反而让企业陷入了困境。
在企业利润几乎归零,负债高企的情况下,股东们的愤怒情绪达到了顶点,对张亚东的质疑和指责声此起彼伏。
随着绿城业绩的下滑和负债的增加,张亚东与大股东中交集团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
张亚东并不满足于仅仅担任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他试图在绿城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于是,他联合绿城第二大股东九龙仓,企图引入新的投资人,通过稀释中交集团的股份,来巩固自己在绿城的权力地位。
然而,张亚东的如意算盘并未得逞。
中交集团作为绿城的第一大股东,自然不会坐视自己的权益被稀释。
当他们得知张亚东的计划后,立即采取了行动。
2024年底,中交集团邀请九龙仓进行了一次“友好磋商”。
中交集团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坚决反对张亚东的计划,强调大股东的权益不容侵犯,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九龙仓最终选择了退让。
失去了九龙仓的支持,张亚东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彻底失去了底牌。
他深知自己在绿城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继续留在绿城,也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
于是,在2025年3月21日,张亚东无奈地递交了辞呈,辞去了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和执行董事的职务。
曾经在绿城呼风唤雨的他,就这样黯然退场,绿城的“张亚东时代”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而张亚东辞职后,一系列后续事件让人目不暇接。
传闻他的“心腹”们先后出事,绿城前董秘尚书臣和前党委书记李森均处于“失联”状态。
这些曾经在绿城内部拥有重要地位的人物,如今却突然失去了联系,不禁让人猜测,他们的失联是否与张亚东有关?
而张亚东在辞职仅仅两个月后,就试图从香港机场出境,前往加拿大,却被工作人员“劝返”,看起来,他们似乎想一同捐款出逃,但没能成功。
自从张亚东退场后,刘成云临危受命,接过了绿城中国的接力棒,但刘成云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绿城中国在张亚东激进扩张的策略下,虽然在规模上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也留下了很多隐患。
面对这些挑战,刘成云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清晰的思路。
展望未来,绿城中国在刘成云的带领下,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凭借中交集团强大的支持和自身的品牌优势,绿城如果能够成功实现战略转型,回归品质赛道,必将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这一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着绿城能够在新的征程中,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更新时间:2025-07-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