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西湖边的老字号餐馆里,服务员端上西湖醋鱼时,特意提醒我“趁热吃”。盘子里躺着一条草鱼,鱼身剖为雌雄两半,是“七刀半”的刀工,浇着浓稠的糖醋汁,我夹起一筷子鱼肉,入口的瞬间,甜味直冲脑门,酸味紧随其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腥味。我灌下半杯龙井才咽下去,真就是网上说的:西湖是西湖,醋是醋,鱼是鱼。
来杭州前,我对西湖醋鱼的想象全来自江南文人记载——活鱼饿养吊腥,蒸到火候刚好的蒜瓣肉,浇上“酸甜中带蟹香”的酱汁。但现实是,大多数餐馆都是用养殖草鱼,不会吊水,水产摊老板告诉我,过去老师傅做西湖醋鱼,要把鱼在西湖的网箱里饿三天,现在餐馆流水线出餐,哪还有这耐心?后厨直接白水汆熟,淋上预制糖醋汁,出菜速度能快三倍。
翻开大众点评,差评里高频出现的词是“腥”和“甜”。有人形容“像在嚼糖醋味海绵”,有人吐槽“吃完鱼,盘子里的酱汁还能再拌三碗面”。本地朋友劝我别试:“我们小时候只有宴客才吃,现在连楼外楼老师傅都退休了。”
不死心的我换了几家店,吃了几份醋鱼后,大概摸清了套路:68元的用普通草鱼,198元的说是“野生鱼”,但端上来肉质松散,398元的倒是用鳜鱼,可糖醋汁甜得发齁。唯一惊喜的是某私房菜馆,老板从后厨捞出条活蹦乱跳的笋壳鱼,端上桌时,鱼肉雪白,糖醋汁薄薄一层挂在表面,确实能吃出点传说中的“蟹肉鲜”。可惜结账时价格牌上的数字,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这种味道快成绝版。
坐在返程高铁上刷到杭州文旅宣传片,美丽的西湖春色里,西湖醋鱼泛着琥珀光泽,突然就明白了那些差评的委屈:当一道菜被捧成“来杭州必吃”,当它的照片印满旅游手册,食客期待的早不是普通食物。
就像去巴黎总要看蒙娜丽莎,哪怕看的时候她离我八丈远,眼前全是人头,根本看不清,但我还得拍个照甚至盗个网图,再在朋友圈配文:“蒙娜丽莎的微笑确实神秘”。
同样的,西湖醋鱼的问题,在于它被迫扛起了太多期待。有人冲着《梦粱录》里的南宋古法来,有人被白居易的诗句种草,结果端上来的只是条淋着工业糖醋汁的草鱼。
吃西湖醋鱼的人和断桥上挤的看不见路的人一样:明知道去了会失望,但没去总觉遗憾。其实我们期待的并不是鱼,而是关于江南,一个永不褪色的梦。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