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为什么中国在明确我们不会偿还的情况下,还要购买美债?

前言

美国Quora论坛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美国网友疑惑:“中国明知道美国可能会来赖账,为什么还留这么多美债?”

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截止到8月份,美国国债总额已经冲到37.2万亿美元,相比较上个月又多了1800亿。

再看中国这边,截止到6月,中国持有美债7532亿美元,相比较于5月份再减31亿,这是中国今年以来第4次减持。

一边是美国“越滚越多”债务,一边是中国的持续“减仓”,至于为啥还没有清仓,这事儿得从根上捋……

一段不得不买的历史

回顾二十多年前,中国大规模购买美债几乎是一种必然选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其出口贸易迎来了爆炸性增长。

无数工厂日夜不停地生产商品,销往全球,每年为中国带回数千亿美元的外汇收入。

这些美元如何安放,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那个年代,美元是全球公认的唯一硬通货,在贸易结算中的占比超过六成。直接持有巨额美元现金,将面临持续的贬值风险,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放眼全球市场,选择同样寥寥无几。欧洲的债券市场规模相对有限,无法容纳如此庞大的资金流入。而新兴市场的股票虽然充满机会,但其巨大的波动性与高风险,不符合国家外汇储备管理的首要原则:安全。

目光最终只能投向美国。2000年代初,美国经济是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债拥有美国政府的信用作为背书,当时几乎没有人会相信美国政府可能违约。

这种“金边债券”还具备极高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在市场上变现。当中国的企业需要美元进口原材料或能源时,相关机构可以迅速抛售部分美债,换取所需资金,保障了国内经济的顺畅运行。

因此,购买美札在当时不仅是管理外汇的最佳选择,也间接起到了维系中美贸易循环的作用。中国将出口赚来的美元再借给美国,支持了美国民众继续购买中国商品的能力,这在客观上缓解了中美贸易顺差过大带来的争议。

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保障出口和有效管理外汇是中国的主要目标。美债,正是唯一能够承载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并提供足够安全性的“蓄水池”。

然而,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彻底动摇了美债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根基。中国对美债的持续减持,正是在这种信任裂痕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做出的审慎反应。

安全资产不再安全

转折点发生在2022年。美国采取了一项前所未有的行动,冻结了俄罗斯中央银行约3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包含了大量美国国债。

这一举动,瞬间将美债从一个中立的金融资产,变成了可以随时动用的政治工具。

这个事件给全球各国都敲响了警钟。所有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都开始重新审视一个根本性问题:自己放在美国的资产,真的安全吗?主权信用一旦与地缘政治挂钩,其风险便已不再纯粹是经济层面的了。

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财政状况也日益令人担忧。自2020年以来,美国国债规模从27万亿美元迅速膨胀至37万亿美元。

为了维持这台庞大的债务机器运转,美国政府每年需要支付高达1.3万亿美元的利息,这一数字甚至已经超过了其年度军费开支。偿还这笔巨额利息和到期旧债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发行更多的新债。这种“借新还旧”的模式,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市场情绪的变化有迹可循,2025年7月,美国10年期国债的认购率就同比下降了15%,显示出许多国家对继续购买美债已持犹豫态度。

尽管美国国债真正违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那将导致美元信用体系的彻底崩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连锁灾难,使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

但是,这种潜在的、不断累积的风险,已经足以促使中国这样的主要持有国,必须主动调整策略,以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资产缩水风险。

面对美债信誉的动摇,中国的应对策略并非激烈地“大甩卖”,而是展开了一场审慎而坚定的战略性多元化布局。其核心目标是让外汇储备的结构更加安全、更加多元。

中国采取了“缓慢减持”的策略。数据显示,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每月减持美债的幅度大致在3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

这种做法极为考究,它避免了因大规模抛售而引发市场恐慌,那样做不仅会造成全球金融动荡,也会导致中国自身持有的资产大幅贬值。

这种渐进式的减持,也给了市场足够的消化时间。有趣的是,当中国在卖出时,总有其他国家接盘。例如,就在2025年6月,当中国减持美债时,日本却增持了120亿美元。这使得中国的减持过程更为平稳。

那么,减持美债后,资金流向了何方?答案是多元化的。

首先是黄金。黄金作为传统的硬通货,其价值不受任何单一国家的主权信用影响,也无法被轻易制裁。中国的黄金储备一直在稳步增加,自2020年以来已增加了400多吨,到2025年6月,总储备量达到了2150吨。

其次是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通过在跨境贸易中鼓励使用本国货币,中国正从根本上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这一努力已初见成效,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占比已达到5.8%,是2020年时的三倍。尤其是在与俄罗斯、东盟等国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已成为常态。

此外,中国还将资金投向了其他国家的国债,例如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这不仅是为了分散风险,也是为了深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既然风险重重,为何中国不干脆清仓美债,彻底规避风险?答案同样是复杂的,它涉及到现实的贸易需求、大国责任以及地缘经济博弈的深层考量。

最直接的原因是,中美之间的贸易仍在继续。仅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就带来了2300亿美元的收入。这些美元流入后,短期内很难找到其他规模足够大、流动性足够好的资产来承接。

更重要的是,手中持有的这七千多亿美元美债,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战略筹码。在关键时刻,通过宣布减持或增持,中国可以向市场释放明确的信号,影响投资者信心,从而在贸易摩擦等议题上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

同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也必须顾及全球经济的稳定。

如果中国突然清仓美债,将引发美债价格的暴跌,不仅损害自身利益,也会严重冲击其他持有国,比如持有1.1万亿美元美债的日本。这种行为可能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任何国家都不愿看到的。

持有美债,是中美经济深度绑定的一个缩影。只要美元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只要中美贸易依然庞大,持有一定规模的美债就是一种现实需要。

它既是当前美元霸权体系下的适应性策略,也为人民币的国际化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这部分美债,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在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结语

中国对美国国债策略的演变,清晰地勾勒出全球货币体系从“美元一家独大”向“多极化发展”的宏大趋势。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外汇储备管理的主动求变,也是对美国依靠不断发债来维持经济运转模式可持续性的一种无声诘问。

如今,全球已有28个国家宣布在贸易中减少美元结算,转而使用人民币、欧元、印度卢比等本国或区域货币。这股潮流虽未动摇美元的根基,但已表明世界正在寻找更平衡、更安全的国际货币体系。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信息来源:

1.《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37万亿美元》202508/1311:54:02来源:新华网

2.《如何分析购买美债的相关原因?购买美债对经济有什么影响?》和讯网2025-06-21 16:25:00

3.美论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中国   论坛   美国   美元   国债   中美   美国政府   全球   贸易   经济   资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