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身家庄华去世,年仅62岁,上午签千万大单,下午健身时倒下

2025 年 5 月 12 日的上海,天气刚过梅雨季节,空气里还带着点黏腻的湿热。62 岁的庄华穿着定制西装,在陆家嘴某写字楼的会议室里,笔锋落下签下了一笔千万级的人才服务大单。

这是 CGL 德筑集团本月第三个超百万的合同,下属们还在群里发着 "老板威武" 的表情包,没人想到这会是他最后一次在合同上签字。

下午四点,按照雷打不动的健身习惯,他换上运动服走进公司楼下的健身房,跑步机刚启动没十分钟,人就突然栽了下去,手机从口袋滑出来,屏幕还亮着,17 条未读消息里,有客户的需求确认,有员工的工作汇报,还有妻子发来的晚上回家吃饭的温馨提醒。

当急救人员赶到时,这位身价超十亿的猎头大佬,已经没了生命体征。消息传到猎头圈,整个行业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有人在朋友圈发 "以后再也没人能帮我挖来芯片领域的大牛了",有人对着电脑里和庄华的聊天记录发呆,更多人在感慨:"十亿身家换不来十分钟抢救时间,这到底值不值?"

55 岁再创业的 "拼命三郎"

80 年代的上海,能考上复旦大学已经是光宗耀祖的事,而庄华不仅考进复旦,还是当年上海高考第四名。

这个成绩放在现在,随便选个热门专业,毕业后进机关、当教授都是顺理成章的路。可他偏不,放着别人羡慕的铁饭碗不端,非要钻进当时还没人看好的 "猎头" 行当,要知道那时候国内连 "猎头" 的官方定义都没有,不少人以为这是 "帮人找工作的中介",亲戚朋友都劝他 "别折腾了,稳定点不好吗"。

庄华的倔脾气上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1996 年,他凑了点钱和朋友合伙开了伯乐管理公司,办公室小得转个身都费劲,连打印机都是二手的。

为了拉客户,他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一天最多见五六个客户,有时候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有次为了争取一个零售行业的单子,他在商场经理办公室外等了三个小时,最后硬是靠着把对方公司的人才结构分析得头头是道,拿下了人生中第一笔 2 万美元的佣金。

这在当时相当于普通工人好几年的工资。

这种 "笨办法" 在当时的行业里显得格格不入,却让他慢慢攒下了口碑,后来伯乐公司被全球顶级猎头企业收购时,年营收已经做到了 3 亿元,在亚洲开了 22 家分公司,庄华也成了唯一一个以中国人身份进入日本跨国集团董事会的猎头从业者。

要是换成别人,55 岁这个年纪早就想着退休享清福了,可庄华却在 2017 年做出了一个更惊人的决定,离开舒适区,重新创业。这时候的他已经是行业里的 "老大哥",随便顾问个项目都能赚不少钱,可他偏要从零开始,成立 CGL 德筑集团。

创业初期有多难?他自己在采访里说过,最开始办公室就几个人,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有时候为了赶一个方案,干脆就在公司打地铺。

下属们都说 "老 P(员工对庄华的亲切称呼)比年轻人还拼",他却笑着说 "做猎头,一定要走进客户"。

就是凭着这股拼劲,CGL 成立第一年营收就突破 1 亿元,要知道在中国数万家猎头公司里,年营收能超 1 亿的还不到 20 家。

到 2022 年,公司营收更是涨到 5 亿元,按照专业服务类企业 3-5 倍的平均市销率算,市值最少也有 15 亿元,庄华作为持股超 50% 的创始人,身价轻松过十亿。

更难得的是,他虽然成了大老板,却没一点架子,公司 700 多个员工,他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甚至记得谁老家是哪里的,谁最近在准备考试。

有员工说,自己入职三周年那天,还收到了庄华亲自发的祝福消息,这种细节,让很多年轻人心甘情愿跟着他干。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让他倾注了毕生心血的事业,最后却成了绑住他的 "枷锁"。和张一鸣 41 岁就主动卸任字节跳动 CEO,专注于远景战略和个人学习不同,庄华根本没法停下来。CGL 的核心客户、核心资源大多和他个人绑定,要是他敢放手,团队可能立马散架,客户也会跟着流失。

所以哪怕他知道自己血压有点高,哪怕妻子劝他 "别这么拼了",他还是停不下来。

去世前几天,他还在行业论坛上做了 45 分钟的演讲,从行业趋势讲到企业布局,激情满满,台下掌声不断;演讲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另一个城市谈项目,日程表排得比年轻人还满。

现在回头看,那些被他视作 "成就感" 的忙碌,其实早就为他的身体埋下了隐患。

中年精英的 "自律假象" 有多危险

在很多人眼里,庄华绝对是 "自律达人" 的代表,他坚持健身 20 年,每周去健身房四次,每次都要练够两小时,身材保持得比不少中年男人都好。

所以当听说他猝死在跑步机上时,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不是说健身能长寿吗?怎么还会出事?"

庄华的情况,其实就是这个群体的缩影,表面上在健身房挥汗如雨,实则身体早就被长期的高压工作掏空了。

有知情人说,庄华其实早就知道自己血压有点高,可他总说 "谈客户更重要",体检报告堆在抽屉里没时间看,降压药也经常忘了吃。这种 "选择性忽视",在中年精英里其实很常见。

他们总觉得自己身体好,能扛得住,却忘了身体就像橡皮筋,绷得太紧迟早会断。上海某个体检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高管中低密度脂蛋白超标的比例高达 68%,是普通职员的两倍。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诊的心梗患者里,超 70% 的人之前从来没做过心脏专项检查。这些数据背后,藏着多少像庄华一样的人?

他们一边用健身来 "自我安慰",一边又用高强度工作透支着身体,这种 "矛盾的自律",其实比不健身更危险。

而现实中,只有 15% 的患者倒地时,有人会第一时间做心肺复苏。庄华倒下时,健身房里虽然有人,但大家都慌了神,等急救车到的时候,早就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关键时刻的急救知识,真的能救命。可很多人平时总觉得 "这些事离自己很远",等到真出事了才后悔莫及。

别让 "忙" 成为忽视健康的借口

庄华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中年精英的生存现状 —— 他们一边被称作 "社会的中坚力量",一边又在默默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

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这句话早就深入人心,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我们总觉得 "年轻就是资本",总想着 "等赚够了钱再好好养生",却忘了身体不会等我们,疾病也不会等我们。

庄华生前曾说:"一个人最大的价值,不是赚多少钱,而是能带动多少人一起走得更远。" 可他忘了,要想带动别人走得远,首先得自己走得久。

现在 CGL 的官网已经变成了黑白色调,首页上 "沉痛悼念庄华先生" 的字样,让很多人看了忍不住落泪。公司还在,业务还在,可那个总是笑着说 "做猎头是值得一辈子的事业" 的老 P,再也不会出现在办公室里了。他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却没能给自己一个好好享受生活的机会。

毕竟,能按时吃饭、睡觉,能陪家人散步、聊天,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子,其实比十亿身家更珍贵。

最后,想对所有正在拼命的人说一句:别等倒下了才明白,人生不是一场冲刺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跑得再快,不如跑得久;赚得再多,不如活得健康。希望我们都能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别让庄华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财经   身家   上午   下午   庄华   猎头   身体   客户   公司   行业   上海   伯乐   健身房   员工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