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后的各个地区,热到让人感觉“出门即中暑”,不到五分钟就开始暴汗!这时,许多人便会掏出一瓶网红冷感喷雾,唰地往衣服上一喷,瞬间袭来一股清凉……这简直是夏日 “续命神器”!
某品牌冷感喷雾。来源:作者拍摄
但请注意,如果你没使用好这些冷感喷雾,它不仅不会帮你“续命”,还很可能“要命”!
冷感喷雾为什么会让你感觉到凉快?
冷感喷雾常见的主要成分除了水,还有 LPG、乙醇、薄荷脑、香精及甘油。
LPG 即被高压液化后的石油气,其主要成分为丙烷和丁烷等,沸点很低,在按下喷雾按钮时,可起到推进剂的作用,在高压罐内,将乙醇及水等液体,以雾状形式均匀喷出[4][5],并瞬间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以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而乙醇具有挥发性,也能迅速汽化蒸发,带走皮肤表面的热量。
成分中的薄荷脑则起到“骗你降温”的作用。薄荷脑能够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温度感受器,让皮肤产生错觉,从而让温度感受器中的冷觉感受器向大脑发出“很凉快”的信号,而实际上皮肤并没有真正地降温,和吃薄荷糖时呼吸都觉得凉是道理相似。
温度感受器示意图 来源:https://gizmo.ai/
也就是说,在挥发性成分蒸发吸热,加以感官错觉的配合下,冷感喷雾达到了让你感到凉快的目的。当然,为了避免喷完喷雾后皮肤中的水分被“抽干”,一些喷雾中还会加入甘油和水等保湿成分,锁住想要逃走的水分。
乱用可能会爆炸,还会冻伤!
不过,冷感喷雾虽然用起来爽,但得按说明正确使用。
1、行走的爆炸罐
不少人为了图方便,经常把冷感喷雾放在夏日高温的车里,甚至放在前挡风玻璃下。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极易产生爆炸风险。
来源:央视网
冷感喷雾中的乙醇除了具有挥发性还十分易燃。更要命的是,成分中的丙烷或丁烷也是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想象一下,如果在密闭的空间里喷完喷雾,立即使用打火机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市面上的冷感喷雾大多数用的是喷雾罐。喷雾罐是压力容器,如遇持续的高温,非常容易导致罐内沸点低的各类液体汽化,使压力急速升高,让喷雾罐秒变“爆炸罐”。
2、小心皮肤被冻伤!
首先,尽量不要直接对着皮肤使用,特别在眼周跟伤口附近,更不要多次补喷或持续在一个部位喷洒,可能会损伤皮肤,甚至造成冻伤。
被冻伤的新闻层出不穷。截自湖南经视、安徽卫视
眼周皮肤是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另外,眼睛的角膜、结膜等黏膜组织也非常脆弱,喷雾很有可能刺激到眼周跟眼睛黏膜,令皮肤受损或眼睛充血感染。同理,伤口附近的皮肤完整性已被破坏,失去了正常的保护功能,使用喷雾可能会刺激真皮层,令伤口感染发炎,延缓伤口愈合。
另外,冷感喷雾中的成分能迅速吸收热量,有些冷感喷雾甚至可将温度瞬间降到 0 度以下,若短时间内多次补喷或持续对着一个部位喷洒,会造成成分堆积,使汽化吸热效果反复叠加,导致皮肤局部温度骤降,被“冻”出问题。
冷感喷雾迅速凝冰
有些冷感喷雾也明确标注了不可直接喷在皮肤上。所以,使用前一定要先阅读说明,了解正确的使用方法!
冷感喷雾真的是 “降温全能王” 吗?
很遗憾,冷感喷雾并不能完全代替其他的解暑选项。它更像是用于室外应急,在热得不行时使用能帮助降温,但终究“挑不起大梁”。
人体水分流失的速度,比冰感喷雾带来的短暂清凉要快得多。夏天一到,高温会促使人体启动主动散热机制,水分会通过汗液蒸发、呼吸时排出的水汽持续不断地流失。而且活动量越大、所处环境越闷热,水分流失的速度就越快;反观冰感喷雾,它的作用仅局限在皮肤表层,清凉效果的持续时间也很有限。
要是想解暑,得靠“组合办法”:出门前先用冷感喷雾临时应对,再配上防晒衣、冰袖做物理防晒,带个小风扇帮助更快散热;定时去阴凉地方补水,别等觉得渴了才喝;如果要长时间在户外,冰毛巾、降温贴这些实用的物理降温工具,可比喷雾靠谱多了。
冷感喷雾虽好,防高温明火、避眼周伤口、忌反复喷涂,搭配防晒补水,方能安心度夏!
冷感喷雾凭借丁烷挥发吸热的特性,能瞬间带来沁凉触感,成为不少人应对暑热的小帮手;而同样是罐装的丁烷,作为打火机的主要燃料。
这种看似寻常的打火机气体,却悄悄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一些青少年为寻求刺激,或者追求所谓的“时尚”,竟将丁烷作为毒品替代品吸食。
什么是丁烷?
丁烷是一种无色、容易被液化的气体,易燃易爆,有麻醉作用,是常见的打火机气体成分之一,属于危险化学品。丁烷被广泛用作燃料,如打火机燃料、卡式炉燃料、家用液化石油气等。
吸食丁烷的危害!
1、对呼吸系统的损害:吸入丁烷会导致呼吸道黏膜受损,引发咳嗽、气喘等问题。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痉挛,阻碍正常呼吸,危及生命。
2、对神经系统的长期影响:长期吸食丁烷会持续干扰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系统,逐渐破坏大脑内一些重要神经通路的平衡。滥用丁烷会使吸食者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影响情绪调节的神经通路失衡,则会导致情绪波动大、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而改变吸食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模式。
3、爆炸烧伤的危险:丁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1.9%至8.5%时就会发生爆炸,可以是自发爆炸,也可以是明火引起爆炸。如果丁烷气体罐存放不当、造成泄漏,或是环境温度升高、遇到明火等,极易发生燃烧和爆炸。室内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空间,一旦发生爆炸,很容易造成呼吸道烧伤及全身大面积烧伤。
丁烷属于毒品吗?
丁烷气罐(打火机气罐)虽未被列为毒品,但属于危险化学品,吸食丁烷是违法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条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
如何防治丁烷滥用?
1、青少年应当时刻保持警惕,充分认识到丁烷的成瘾性和致幻性危害。不应出于猎奇心理、虚荣心或冒险行为去接触丁烷。建立健康的社交网络,避免与涉毒不良分子为伍,以防受到不良影响。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应学会采用健康的方式进行处理,避免追求刺激性体验。
2、家长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和行为习惯。若发现孩子对打火机等物品表现出异常关注,要及时询问并进行正确引导。例如,当孩子对打火机气体的味道感到好奇时,父母应耐心解释其危害,引导孩子远离危险行为,切勿尝试吸食。
3、学校应将吸食打火机气体的危害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详细阐述打火机气体(如丁烷)的成分及其吸食后对身体的严重损害,时刻提醒学生远离这一危险行为。
上海禁毒郑重提醒
广大青少年
一定要自觉抵制此类危险物品
如遇有人吸食、兜售
丁烷气罐(打火机气罐)
一定要及时远离
并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积极向公安机关举报
综合自:科普中国、乌兰浩特市微分享
更新时间:2025-08-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