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 年 8 月 6 日,一道强光划破广岛的天际,美国的 “小男孩” 原子弹在城市上空 600 米处爆炸,瞬间将这座城市拖入了无尽的黑暗深渊,使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原子弹摧毁的城市。
三天后,美国又在长崎上空投掷了名为“胖子”的原子弹。在长崎原子弹爆炸6天以后也就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而广岛和长崎的命运就此被改写,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核武器威力与核污染的深刻思考。
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一系列疑问随之而来:被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安全了吗?铀的半衰期长达 7 亿年以上,这里为何没有沦为核废土?广岛民众究竟是不是无辜的受害者?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探寻那段尘封的历史。
1945年7月美国成功研制了三枚原子弹。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迫使日本政府尽快投降,所以美国列出五个城市。它们分别是京都、新泻、小仓、广岛和长崎
广岛位于日本本州岛的西部地区,是日本陆军边防军第二总军的司令部,这里一直是日军最主要的补给基地。
美国军事专家曾断言,遭受核武器轰炸的地方将成为充满辐射和变异的废土,100 年内不适宜人类居住。
但广岛的发展却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爆炸两个月后,广岛市政府便着手重建计划,市内公共电车恢复运行;一年后,日本当局开始将居民迁回市区。
日本专家发现,大部分核污染物在一年后已然消散,植物能够正常生长。如今,广岛放射物水平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014 年广岛男性平均寿命达 79.91 岁,女性更是高达 86.94 岁,曾经被夷为平地的城市,现在人口已超过118万,摇身一变成为特色旅游城市。
更有一位传奇人物名为山口疆,他同时经历广岛 “小男孩” 爆炸与长崎 “胖子” 爆炸,却活到 93 岁高龄,不禁让人好奇,这背后有什么原因?
实际上,核爆方式分为空中、地面、地下和高空四种。“小男孩” 采用的是空中核爆,这种方式对开阔地面暴露人员杀伤范围大,但渗透后残留在地面的放射性物质相对较少。经过风吹、降雨和人工清洗,放射性较快消散。
1970年在长崎市以东10-50公里的地区仍然发现了钚粒子,但这些粒子对人体的影响被认为非常小,对健康的影响被认为可以忽略不计。
核爆反应是瞬间的剧烈过程,核泄漏的影响是缓慢而深远的。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相当于将八吨强放射性的铀石墨混合物撒在地面和大气,核辐射威力超 “小男孩” 400 倍,导致土壤都具有放射性,周边 30 公里沦为死地,
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原子弹研制技术尚未成熟,“小男孩”原子弹仅仅只载有60kg的U-235。但是切尔诺贝利的存量基数就大得多,可以以吨为单位了,所以二者不论是污染的程度,还是污染的规模都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美军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对广岛和长崎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大量的光辐射、核能冲击波以及贯穿性的核辐射。在原子弹爆炸后,受到光辐射和核能冲击波的广岛,在爆炸地点半径2公里以内的一切几乎被瞬间化为灰烬。
许多广岛市民因为冲击波的影响,全身烧伤,还有大量的民众因受到核辐射的影响相继死去。据统计,仅1945年因此次原子弹爆炸而死去的民众多达14万人。虽然广岛核爆虽污染消散相对较快,但依旧夺走了总共约20万人的生命,代价沉重。
核爆与核泄漏虽然尽管形式不同,但都给人类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痛与深刻教训。
在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建立之前,广岛并非一座纯粹的和平之城。甲午战争期间,明治天皇将侵华大本营设于广岛,此后广岛便有了 “军都” 称号。
广岛港作为日本军队侵略他国的出兵集结地,集中了大量军事设施与军需物资。二战时期,日本第二总军司令部就位于广岛。在长达半个世纪的侵华战争期间,广岛在城市建设、交通、商业和就业等方面因侵华日军获得诸多实惠,当时的广岛市民对战争持支持态度。
1937 年南京沦陷时,广岛组织了数十万人参加的提灯大游行。从这些历史事实来看,有人认为广岛民众并非完全无辜的受害者。但我们更应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教训,牢记历史,倡导和平共处,避免战争悲剧的重演。
广岛从核爆的废墟中崛起,其背后既有核爆方式等科学因素影响,也有着复杂的历史经纬。它警示着我们核武器的巨大危害,也提醒着我们要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共同守护世界和平。
希望通过对这段历史的深入探讨,能让更多人珍惜当下的和平,积极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