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旧金山法院的一纸文书让全球科技圈炸了锅,他们要通缉的不是什么跨国罪犯,而是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总穿着白大褂的华人科学家陈正坤,罪名听起来挺吓人:窃取美光公司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商业机密。
可熟悉芯片圈的人都知道,这名头,跟几年前孟晚舟那事儿简直如出一辙。
说白了,就是美国看着中国芯片起来了,坐不住了。
陈正坤这一辈子,好像就没跟芯片分开过,小时候在台湾,别的孩子还在玩弹珠,他就抱着家里的收音机拆得不亦乐乎,机壳被撬开,密密麻麻的零件摊在桌上,他能对着琢磨一下午,连饭都忘了吃。
那会儿台湾的电子产业刚有点苗头,电视机还是稀罕物,他却已经在心里埋下了个念头:这些亮晶晶的玩意儿,以后肯定能撑起一个国家的底气。
后来陈正坤考进台湾清华大学,又揣着奖学金远赴美国加州大学读博,后来他在英特尔实习时,第一次摸到了当时最先进的芯片晶圆,那东西薄薄一片,却像藏着整个世界的运行密码,他盯着显微镜里的电路纹路,心里想的却是:什么时候咱们中国也能造出这样的东西?
博士毕业时,英特尔抛来了橄榄枝,薪水高得能在硅谷买套小公寓,可陈正坤摇了摇头,收拾行李回了台湾。
2002年的台湾,芯片产业还是空白,陈正坤一头扎进刚起步的瑞晶科技,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里熬了无数个通宵,那会儿设备跟不上,他就自己画图改参数;资金紧张,他带着人跑工厂盯生产,连工人吃饭的间隙都在讨论技术细节。
没几年,瑞晶真的起来了,成了台湾存储芯片的扛把子,手里攥着一堆国际专利。
可谁也没想到,2008年的金融海啸像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把刚长起来的庄稼浇得七零八落。瑞晶扛不住了,最终被美国的美光公司收购,陈正坤成了美光的员工,后来还做到了大中华区总裁,可他心里那股劲儿,始终没顺过。
美光的会议室里,每次讨论市场策略,高管们开口闭口都是“怎么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不能让他们拿到核心技术”。
陈正坤坐在那里,听着听着就觉得坐不住,他要的是技术自主,是让中国芯片能站直了,可公司眼里只有利润和垄断。
2015年,陈正坤又一次递交了辞职信,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大陆。
福建晋华那会儿还是家不起眼的公司,办公区旁边就是工地,机器轰鸣着像在敲鼓,陈正坤第一次去考察,看到实验室里年轻工程师们眼里的光,突然就定了心,“就这儿了。”他说。
陈正坤带着团队扎进了存储芯片这个硬骨头领域,这东西被美国企业垄断了几十年,技术壁垒高得像座山。陈正坤把铺盖卷搬到了实验室,白天跟工程师们一起画电路图、测数据,晚上就在行军床上眯一会儿,床头堆满了写满公式的草稿纸。
一年时间,福建晋华像坐了火箭,从没人听说过的小公司,一跃成了全球第五大芯片企业,跟武汉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存储并称为“中国存储三雄”。
更让美国坐不住的是,陈正坤带着团队给华为的5G芯片提供了关键支持,当那台搭载国产芯片的5G基站在深圳成功启动时,陈正坤站在旁边,悄悄抹了把眼睛。
可麻烦很快就来了。
2020年,美光公司一纸诉状告到美国法院,说陈正坤“偷”了他们的技术,紧接着,美国司法部就发了全球通缉令,冻结资产、删论文,架势搞得比抓恐怖分子还大。
有人劝陈正坤避避风头,他却把通缉令的截图存到手机里,笑着说:“这说明咱们做对了,他们急了。”
中国外交部第一时间就硬气回怼:“别把经贸问题搞成政治迫害。”
国内网友也炸了锅,“这哪是抓间谍,分明是怕咱们搞出自己的芯片!”
可陈正坤没心思看这些,他带着团队一边应付官司,一边继续埋首实验室,通缉令说他不能出国?那就把国际会议开到线上;说他技术来路不正?那就用更硬的成果说话。
2021年冬天,实验室里传来了欢呼声,他们研发的25纳米存储芯片测试成功了!这玩意儿以前只有美国和少数西方国家能造,现在中国也有了。
陈正坤拿起一片晶圆,对着光看,薄薄的芯片上,亿万个晶体管像整齐的队伍,在他眼里,那就是中国芯片的骨气。
更绝的是,陈正坤反手把美光告了。
法庭上,陈正坤的律师甩出一堆证据:美光的多款产品,用了他和晋华的专利,这官司打了四年,最后法院判了:陈正坤和晋华胜诉,美光得赔1.96亿。
2024年,美国司法部悄悄发了个短声明,说因为“证据不足”,撤销了对陈正坤的通缉令,没有道歉,没有解释,就像当初高调发通缉令时一样突然。有人翻遍了美国的官方网站,发现那张曾经让全球关注的通缉令,早就没了踪影。
这事儿被国内媒体扒出来时,陈正坤正在实验室里跟团队讨论3纳米芯片的研发,有人把新闻递给他看,他扫了一眼,笑着说:“别管这些,咱们的活儿还没干完呢。”
这几年,陈正坤被贴上“敏感人物”的标签,没法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可实验室的成果却没断过,从16纳米到25纳米,再到更先进的制程,他带领的团队像啃硬骨头一样,一点点突破技术封锁。
有人问他,被通缉的那几年难不难?他总是摆摆手:“难啥?比起国家没芯片用的时候,这算啥。”
现在的陈正坤,还是天天泡在实验室,白大褂的袖口磨出了毛边,眼镜片上沾着点灰尘,可谈起芯片,眼里的光比当年在英特尔实验室时还亮,他常跟年轻工程师说:“美国人越不想让咱们搞成,咱们越要搞成。芯片这东西,别人给的不算本事,自己造的才硬气。”
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仗,还在继续打,但只要还有陈正坤这样的人,在实验室里熬着夜,在图纸上画着梦,中国芯片的路,就一定会越走越宽。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