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杯半决赛第二回合,国际米兰主场迎战AC米兰。上半场,迪马尔科射中横梁,约维奇头球破门,下半场,约维奇门前混战再得一分,比赛末段,赖因德斯进球,最终蓝黑军团0-3失利,总比分1-4无缘决赛。
上半场国米占据优势,但得势不得分,意外丢球之后因扎吉选择拼命,但体力透支让国米最终无力回天。
【关于轮换】
今天先聊点别的。
近期,在内拉圈子里有不少争论,主要分两派。
一派是选择性放弃派,认为国米的阵容厚度和年龄不足以支撑三线作战,应该放弃意杯,甚至于在联赛和欧冠之间,到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放弃一线,主攻一线,分清主次,有所侧重。
一派是我全都要派,认为都打到这个阶段了,还谈什么放弃,当然是全都要,一条线都不能放。
马洛塔和因扎吉都明确表示,全都要。
官方发言了,大部分球迷自然是倒向“全都要”派,“选择”派偃旗息鼓。
但是,全都要,该怎么个“要”法?
这里又分了两派。
“拼命”派,认为既然都喊出三冠口号了,那就一场一场去拼。意思就是不用轮换了,每一场都用主力,靠精神力量强撑,拼到主力累死为止,就算累死了也是站着死的!哪怕最终四大皆空,本赛季有目前的成绩,也已经足够优秀了。
“轮换”派,认为既然都喊出三冠口号了,那就更得做好规划,合理安排体能,把主力的体能都用到刀刃上,该拼的时候拼,该轮换的时候要坚决轮换。轮换并不代表放弃,只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目标。
从两派的理念不难看出,“拼命”派一直非常坚定,而“轮换”派当中,有不少是“选择”派归化而来。
双方争论的焦点其实就一个,本赛季剩下最后这不到十场比赛,要不要轮换,该不该信任替补?这也是小因扎吉心中最纠结的问题。
特别是本场意杯,该不该轮换?该怎么轮换?
赛前各大媒体观察国米的训练,得出的结论是不轮换,或者最多一两人的小幅轮换。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轮换”派的心中是绝望的,甚至跟队记者透露,因扎吉已经决定剩下的比赛不轮换了,天塌了啊。
可到了最后一天,风向突变,最后一次训练课,小因扎吉突然变了,超过五人的大幅轮换,首发名单一出来,“轮换”派狂喜。
大轮换之后,本场0-3输了。
“轮换”派认为,幸好轮换了,主力的体能省下一些,等打罗马的时候再轮换几个,打巴萨就有一战之力了。
“拼命”派认为,都怪轮换,要是上全主力,这场应该是可以拿下的。
矛盾的焦点还是来自于因扎吉心中的犹豫,他自己都没有明确是该用全主力还是轮换阵容来面对本场比赛。
皇帝心中没有拿定主意,下面的大臣自然是分作两派争论不休。
即便同样是0-3输球这个结果,都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读。
一种认为,一旦轮换就输这么惨,之后的比赛可不敢轮换了。
一种认为,虽然输球,但比赛内容其实不算差,替补球员表现也还可以,关键是让部分主力得到休息了,所以应该坚持轮换。
因扎吉是怎么想的,才是两派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老维是坚定的“轮换”派,完全不认可“拼命”派的理论。
我的理由很简单:体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靠精神力量强撑,一场两场可以,连续十场,那是要把球员榨成人干啊,不用十场,连续五场就可以榨到一滴不剩。
替补确实有不少问题,但是逼平曼城、战胜阿森纳都是轮换5人以上的阵容打出来的,说明了即使轮换半队也有足够的战斗力,没道理几个月之后,打博洛尼亚、AC米兰、罗马时,就完全不敢用了,替补就全变成纯废物了。
你说替补太菜,确实有这个问题,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不菜他能当替补吗?主力和替补之间必然是有实力差距的,要不然人家凭什么当替补?要是有了打主力的实力,还甘心在你这儿当替补?早就闹转会了。
除非你把每个位置的世界前二买来,第一当主力,第二当替补,真要有这样的阵容配置,不用因扎吉了,我上我也行。
这其实不是替补实力的问题,而是主教练的心理问题。因为哪怕阵容再升级,替补始终是要比主力弱一些的,用替补上场就必然没有用主力稳。比如,主力大罗维埃里,胜率99%,替补阿德伊布,胜率98%,主教练为了求稳,必然选择只用主力,因为哪怕是98%,也是更大的风险。
但是,我们不能只考虑实力,还得加上体力因素,70%体力的主力,实力换算成多少?30%体力的主力,实力又换算成多少?50%体能的主力一定比100%体力的替补强吗?这样换算完之后,每场用实力最强的阵容去拼,我不反对。
我反对的是忽略体力因素,只喊着拼,梦想着靠打鸡血就能撑过去的行为。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干就完了,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看起来很豪迈,其实都是在甩锅。
因为只拼血气之勇,是最简单的,而精打细算合理规划,是非常复杂的。在面临危局之时,放弃更伤脑筋的复杂计算,选择了闭着眼睛莽,这其实就是一种躺平的放弃行为。
老维说过很多遍的埃里克森,孔蒂为了他专门设计战术,改变阵型,全队都为此牺牲很多,而埃里克森自己,一直在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踢球,没有为融入新战术而做出一丝改变,但是人家场场跑一万二,你还没法说他偷懒。
其实都是一样的道理。看起来我是拼命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愿意付出更多努力的躺平行为,因为闭着眼睛去拼命,其实是最简单的。这就好比用100米冲刺的方式去跑马拉松,我努力没有?我拼命没有?我冲到300米之后吐血而亡了,谁敢说我没拼命?但是,这种方式合理吗?
所以,我很庆幸,小因扎吉在最后关头选择了轮换半队来出战本场意杯。
但是我不知道在面对0-3的结果时,小因扎吉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还是后悔?
小因扎吉确实有不少缺点,比如去年在联赛优势足够大的情况下,战马竞之前没有规划好体能,比如在提前夺冠之后,继续用心已经开始度假的主力球员打首发,替补名额也浪费在克拉森、森西、夸德拉多、布坎南、桑切斯这些注定没有未来的球员身上,而没有给预备队小将更多机会。
但是人无完人,太完美的话,国米的财力还留不住他。希望小因扎吉能够持续进步,希望他对本场的轮换选择,不后悔。
【比赛简述】
扯了那么多,现在回到本场比赛。
赛前老维看到一个逆天言论,来自一个AC米兰博主,就是之前说国米只关注自己的成绩,不在乎德比输球,这得是多大仇的那位,这次又刷新了老维的认知。
他说,意超杯在沙特举办,只有北方三强有票房号召力,去年那不勒斯拉齐奥之类的球队去参赛,人家沙特土豪不喜欢。所以,今年在尤文已经彻底没戏的情况下,AC米兰是必须要参加超级杯的,而剩下的途径,只有意杯这一条。所以,意大利足协为了跟沙特土豪的合作,会安排好的,AC米兰会顺利战胜国米的,本场比赛完全不用担心。
当时老维就惊呆了。这种说不清的幕后暗箱操作,对国米来说是避之不及的,而对于某些人,居然反以为荣、四处炫耀,真是刷新三观。
赛前,看到第一版首发预测时,只轮换两人,但其中一个是替补门将何马,有人就问我,为了求稳,都几乎不敢轮换了,为什么还要轮换门将?门将又不耗体力。
我其实也感到疑惑,我猜测何马的合同条款里面或许有意杯首发的保证,因为毕竟花了一千多万,除了之前先租后买的应付款之外,算是国米的夏窗标王,肯定不可能枯坐一个赛季的板凳。这才能解释只轮换两人的情况下都要轮换门将。
最后一天,最终版首发出炉,轮换半队。赛后有人说,看到这个首发就知道这场要放了,所以输了很正常。其实不然,我们“轮换”派一直坚持,轮换并不代表放弃,这场比赛因扎吉是真没打算放。
(首发及评分)
AC米兰是真不轮换,首发十一人跟三天前联赛打亚特兰大时一模一样,看起来似乎是轮换半队的国米体能占优。但国米的疲劳是长期积累的,而AC米兰除了跟国米这两场以外,已经连续两个多月一周一赛了,整体体能状况要好很多。
比赛开始后,AC米兰并没有猛冲猛打,甚至没敢前场逼抢,踢得非常小心谨慎。
老维猜测,孔塞桑的想法是等60分钟之后,等国米的体能不支时再发力,这也是对付国米最常规的办法。
所以,比赛开始后,国米很快控制了节奏,制造出了不少威胁。
(巴斯托尼长传,达米安前插射门)
为什么达米安会被放空?因为AC米兰三中卫阵型,左中卫负责盯塔雷米,已经被带到了中圈里,而左翼卫特奥也因为巴雷拉的突然前插被吸引到了中路,所以左路防守完全放空。左路其实还有一个莱奥,绰号懒王,你指望他回防?
这球要是换成邓弗里斯就肯定有了,达米安明显是对自己的速度不自信,这么大的空间,硬是不敢变向往中路去,只敢直线冲,玩实况或者fifa的兄弟应该深有体会,高速带球时一旦变向,很容易被后卫挤到身前,只敢直线狂按加速键。
所以,单刀硬是被带成了小角度,其实不变向也不至于搞到角度这么小的,关键是最后一脚趟出去,达米安跑了整整八步才追上,这不是一个正常的调整射门的最后一趟应该有的步数。这说明开场不到10分钟的时间,达米安的肌肉和体能状况就已经影响到他的冲刺了。要影响冲刺,至少应该是降到50%体能才会出现,那说明本场达米安最多是60%体能开局。
(快速反击3打3,塔雷米失误)
先不说塔雷米的问题,重点研究出球。
巴雷拉和比塞克围剿莱奥,经过达米安过渡,变成比塞克持球。
与比塞克对位的是莱奥,但显然不能指望他。特奥堵住了比塞克向前的路线,弗法纳盯住阿斯拉尼并负责堵比塞克横向带球或者传球的路线,那么前插的姆希塔良,就是赖因德斯的任务。
可赖因德斯不但没有跟人,反而是全程匀速跑,让姆希塔良轻松接球并推进。赖因德斯站在后腰的位置,却完全没有后腰的责任感,这防守态度看起来并不比莱奥好多少。
(阿斯拉尼过顶,劳塔罗一对一射门)
这球换成小图拉姆该多舒服,连续作战的劳塔罗在一对一的时候,连晃开半步起脚空间都显得那么困难。
(劳塔罗快发任意球,迪马尔科前插射门击中横梁)
看到劳塔罗倒地,不禁想起拜仁,意甲后卫都会在你接球的瞬间在身后拉扯顶撞,不让你顺利接球,一旦成功接球了,立刻犯规,不让你完成转身。而拜仁的中卫总是离着几米远,让国米前锋完成接球转身的动作之后才开始防。很难说哪种体系更好,但对国米的前锋来说,拜仁的防守方式会给他们更多的发挥空间。
(巴雷拉过顶,塔雷米头球回摆,劳塔罗跟上射门打飞)
在AC米兰进球之前,国米占据着绝对优势,控球率近六成,射门5-1,AC米兰唯一的射门是一脚远射,刚出脚就被封堵,球都没能进禁区。
比塞克对位莱奥,数次单防成功,本场12次脚下对抗赢下10次,7次成功抢断,让AC米兰的主要进攻点莱奥彻底熄火。
所以,因扎吉赛后说AC米兰第一次进攻就进球了,其实也没错。
(第一个丢球)
近期国米丢了不少类似的球,打拜仁两回合,打博洛尼亚,打卡利亚里,丢球都是同样的套路,横向拉扯之后传中到后点。
这是国米战术中的一个漏洞,都认为五人防线足够宽,所以经常有人往外顶,顶出去一个,剩四个还能勉强维持,要是再顶一个,后点必空,就算不空,人家用中锋错位打你防守能力偏弱的边翼卫,一对一也是占尽优势。
这个球就是典型,先是特奥左路带球,后腰阿斯拉尼往这一侧扑,但是另一侧的姆希塔良还没回来,所以特奥横传之后,只能是巴斯托尼出来顶后腰位置,防线剩四人。
巴斯第一下扑抢被晃过,赖因德斯弧顶正面持球,德弗赖也只能往外顶,防线剩三人。
对手分边,迪马尔科出去封传中,没能封住,门前只剩比塞克和达米安。
只要过了比塞克的顶,后点就是中锋单挑达米安,一个抢点型中锋在门前遇上一个10分钟就跑不动的35岁边翼卫,结果已经注定。
国米的防守为什么好?主打的就是一个人多,长期保持五后卫三中场的八人两层防线,很多时候双前锋也回到弧顶附近帮忙,十个人堆在禁区附近,防守能不好吗?但是近期体力下降,回防经常不到位,或者某个位置临时顶出去就回不来,就会导致防线出现漏洞。
连续以类似的方式丢球,这不是某个球员的问题,而是体系的问题,在整体体力下降,补防不到位的情况下,是不是该限制一下后卫往外顶的频率,或者规定一下,最多顶出去一个人。防守人员不足时,宁愿放外围也要守好门前。
丢球之后,比赛依旧是国米占优,上半场剩下的时间里又完成了3次射门。
下半场刚开始,角球乱战,对手又进了一个。
(第二个丢球)
这时候,就该因扎吉抉择了,是接受失败,顺势换下主力休息,备战联赛和欧冠,还是硬刚到底?
因扎吉毫不犹豫,丢球之后仅仅三分多钟,连换四人,摆明了是要拼命。
但是主教练想拼命,球员们想不想?即便球员也想拼命,还有没有力气去拼命?
此时场上的主力还剩姆希塔良、巴斯托尼、劳塔罗,以及刚换上场的恰尔汗,达米安也算半个。
姆希塔良和巴斯托尼近期比赛太多,之所以留在场上是因为下轮联赛停赛,但下一场可以休息不代表这一场就体力好,两人本场主动丢失球权达到13次和11次,排在队内前两位,第三名是达米安。
就这帮已经累到主动失误不断的球员,你指望他们再打一次鸡血,突然爆发,连进三球大逆转?
所以,虽然因扎吉表达了决心,但实际效果却没有多好,接下来的比赛只是势均力敌的场面,连上半场的压制都做不到了,而且由于压得太靠上,身后留下空间,让莱奥的速度有了用武之地。
(莱奥反击强突传中)
达米安早就已经跑不动了,但只剩最后一个换人名额,因扎吉不敢用,因为累到极限,身体失控,场上好几个人都有随时被抬下去的可能。
忍到83分钟,因扎吉选择最后一搏,用科雷亚换下达米安,前锋换后卫,没有妥协,只有拼命,这也就是上一篇说到的一根筋的浪漫。
这个换人代表着因扎吉永不言弃的精神,这一刻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骑兵连进攻”的呐喊。
即便是死,我也要站着死。
两分钟后,因扎吉求仁得仁。
(第三个丢球)
对方的进攻发起点,正是达米安的防区,但凡有个正经边翼卫在那里站着,也不会让莱奥持球直冲禁区里去。别说赖因德斯直接射进,就算他选择横传,门前此时也是两人包抄空门了。
防线已经摇摇欲坠,站都站不稳了,因扎吉的选择依然是进攻,这就是一根筋的浪漫。
【结语】
(数据统计)
从数据方面来看,国米本场踢得并不差,控球占优,射门次数两倍于对手,绝对得分机会也是3-3,只是对手的3次都抓住了,而国米的3次都浪费了。
看来是老天都不想让国米赢。
既然天意如此,那就顺势而为。
我们没有放弃意大利杯,因扎吉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但最终结果就是国米失去了三冠王的希望,少了一项奖杯可争,但也在密集的赛程之中,少了一场与博洛尼亚之间的肉搏对抗至少一百多次的比赛。
本场比赛除了让多名主力得到轮休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让因扎吉看到,替补阵容也能打出不错的比赛内容,也能压制AC米兰这种级别的对手,虽然输球,但因扎吉自己也说了丢球比较意外,说明他还是认可比赛过程的。
本场失利不光是让国米放下了意大利杯这条鸡肋战线的包袱,更是让全队都放下了“三冠”这个心理包袱,自从喊出三冠之后,因扎吉都不敢轮换了。
现在没有了三冠的压力,球员们可以轻装上阵了,向着剩下的两个目标,冲吧。
更新时间:2025-04-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