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即将结束,如何帮孩子收心?读懂孩子情绪很重要!

暑期“余额”不足,开学已进入倒计时,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仍深陷“假期综合征”——作业拖沓、作息紊乱、对新学期提不起劲……那么,如何科学引导孩子调整状态,顺利衔接新学期的校园生活呢?昨日,记者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和教育专家来支招。

现象

  暑期作业拖沓

  晚睡晚起是常态

  “手抄报和阅读卡的进度目前仍为零!”家有小学生的家长吴女士对于孩子暑期作业拖沓的情况早已习以为常,她无奈地说:“每个假期的最后都在赶作业,今年也不例外。”家长胡先生深有同感,“我们一放假就提醒孩子有哪些作业,但现在只完成了数学作业,孩子倒是信心满满能在开学前赶完。”

  还有家长表示,和作业相比,更担心的是生活习惯。“晚上12点才睡觉,隔天中午才起床,根本没有早餐时间。”中学生家长赵女士说,她儿子放假后基本上都是晚睡晚起,担心他无法适应开学后紧张的学习状态。与赵女士有同样担忧的家长并不在少数,他们担心孩子假期作息紊乱,难以适应开学后的节奏。家有三孩的家长孙先生一提到开学在即,也十分焦虑,“三个小学生放假在家,一做作业就开小差,很担心他们开学后上课会不专心。”

支招

  当好“情绪翻译官”

  陪着孩子一起调整过渡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陈丽彬认为,开学前,家长要先当好孩子的“情绪翻译官”:从情绪上和孩子站在一起,理解孩子“磨蹭拖沓”里藏着哪些信号,也就是说要先解决拖沓背后的心理因素,再分步帮孩子拆解任务,如孩子常因畏难情绪而导致拖沓,家长可帮忙找出困难的地方,再用小任务引导孩子一点点完成作业。其次,从行动上支持孩子,帮助孩子从休息状态切换到上学状态,并消除情绪上的困扰,用“渐进模式”调整作息,如从每天早睡早起15分钟开始,给身体和情绪留足适应时间。

  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赖丹凤建议,家长可提前和孩子聊聊对新学期的期待、担忧,这个“聊”本身是一种很好的心理和情绪的准备和过渡。值得留意的是,即使在开学的第一周,孩子在作息或者学习上的状态欠佳,家长也要尝试去接纳,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对孩子过于苛责,建议家长做好思想准备,陪着孩子一起调整过渡。尤其是担心孩子在注意力的持续和专注上有困难的家长,更要理解孩子在开学初期需要更多时间适应,家长要调整好期待,不额外施加压力或给予负面评价。

(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1

标签:育儿   孩子   暑期   情绪   家长   作业   拖沓   担心   状态   新学期   假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