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说自己是被岁月“打磨”过的人,那些藏在时光里的苦与暖,像一根根丝线,交织成了我这一辈子的底色。作为60后,我出生在一个热闹的大家庭,家里七个姊妹,我是最小的那个。三个哥哥、三个姐姐像遮风挡雨的树,总把最好的留给我,童年的记忆里,虽没有精致的玩具和香甜的零食,却满是哥哥姐姐们的疼爱,和一家人挤在小屋里的烟火气。那时候,日子虽清贫,心却是满的,总觉得这样热热闹闹的日子会一直过下去。
70年代,我背着母亲缝的布书包,踏入了学校的大门。只是新疆的冬天,远比想象中更“冷酷”。我们的教室低矮又简陋,窗户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只用破旧的塑料布勉强遮着,寒风一吹,塑料布“哗啦啦”地响,像在耳边唱着刺耳的歌。冬天的清晨,天还没亮透就要出门,走到学校时,手脚早已冻得失去知觉,脸被寒风刮得生疼,耳朵冻得通红,一摸就像要掉下来似的。课间休息时,教室里满是搓手跺脚的声音,大家挤在一起取暖,你给我哈口气,我帮你揉揉冻肿的手,没人抱怨,反而觉得这样的日子充满了别样的乐趣。
放学路上,我们一群孩子追着跑着,踩着地上的积雪,听着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那声音像是童年里最动听的旋律。即便手脚冻得又红又肿,甚至裂开口子,渗出血丝,只要回到家,喝上一碗母亲熬的热粥,所有的寒冷仿佛都被驱散了。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一块烤红薯、一颗水果糖,或是和小伙伴在雪地里打一场雪仗,就能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寒冷与艰苦,似乎从未真正挡住我们对生活的热忱。
最难忘的,是那年冬天的一场大雪。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推开家门,眼前的世界变成了一片白茫茫,积雪厚得惊人。父亲推开门的瞬间,眉头就皱了起来:“这么大的雪,孩子们怎么上学?”母亲在一旁急得直搓手,最后父亲咬咬牙说:“我送他们去!”就这样,父亲走在最前面,用肩膀扛着寒风,用双脚在厚厚的积雪里踩出一条路。积雪没到了父亲的大腿根,他每走一步都要费很大的力气,走几步就停下来喘口气,却从不说一句累。母亲跟在后面,时不时帮我们拂去头上的积雪,嘴里不停地叮嘱:“慢点走,别摔了。”
我们几个孩子跟在父母身后,踩着他们留下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走。那时候我个子小,积雪几乎到了我的肚脐,走起来晃晃悠悠,像是在雪地里“游泳”。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可看着父母在前面为我们开辟道路的背影,心里却格外踏实。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父母的背影就是我们的全世界,只要跟着他们,再大的风雪也不用怕。走到学校时,父母的棉衣早已湿透,头发上结满了冰霜,可他们只是笑着叮嘱我们好好上课,转身又走进了漫天风雪中。如今想起那一幕,眼泪依旧会忍不住往下掉,那是父母用爱为我们撑起的一片天,也是我这辈子最珍贵的回忆。
原以为这样的日子会一直延续下去,可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我重重一击。1985年,父亲的身体突然垮了,短短几个月,他就从那个高大硬朗的男人变得虚弱不堪。看着父亲躺在病床上,日渐消瘦,我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每天守在床边,帮他擦脸、喂他吃饭,祈祷着他能好起来。可天不遂人愿,那一年的冬天,父亲还是离开了我们。父亲走的那天,天空飘着小雨,整个家都被悲伤笼罩着,母亲哭得晕了过去,哥哥姐姐们也红着眼眶,我站在一旁,浑身发抖,却流不出眼泪,只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这一走,家里的天就空了。
父亲走后,家里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姐姐和我身上。姐姐比我大几岁,主动扛起了家里的大部分农活和家务,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忙到深夜才休息。母亲则变得沉默寡言,常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父亲曾经劳作过的地方发呆。我也学着帮衬她们,放学回家就去地里干活,周末帮着喂猪、挑水,尽量减轻她们的负担。那段日子,虽然艰难,可只要我们三个人在一起,互相扶持,心里就还有着一丝慰藉。姐姐总说:“没事,有我呢,咱们娘仨一定能挺过去。”她的话,成了我那段灰暗日子里唯一的光。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我开玩笑。1986年,姐姐到了适婚年龄,在媒人的介绍下,她认识了姐夫,不久后就出嫁了。姐姐出嫁那天,我抱着她哭了好久,舍不得她走,更害怕她走后,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看着姐姐坐着婚车渐渐远去,我心里空落落的,仿佛失去了最坚实的依靠。姐姐走后,家里一下子冷清了许多,母亲的话更少了,常常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发呆。我知道母亲心里难受,便每天变着法子逗她开心,陪她聊天,帮她干活,可我能做的,终究有限。那段时间,我和母亲互相取暖,她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也是她的精神支柱,我们就这样相依为命,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个残缺的家。
本以为我和母亲能这样相互陪伴着走下去,可1988年,母亲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她总是咳嗽、胸闷,却舍不得花钱去医院,只说自己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直到有一天,她在地里干活时突然晕倒,被邻居送回家,我才慌了神,赶紧找车把她送到医院。可检查结果却像一盆冷水,浇得我浑身冰凉——母亲的病已经很严重了。我拿着诊断书,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心里充满了绝望。我才19岁,刚刚失去父亲没多久,难道又要失去母亲吗?
我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甚至向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可母亲的病情却丝毫没有好转。看着母亲躺在病床上,日渐虚弱,我却无能为力,那种无力感,比刀割还要疼。母亲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拉着我的手说:“孩子,别再为我花钱了,妈走了以后,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妈担心。”我抱着母亲,哭得撕心裂肺,一遍遍说:“妈,你别走,你走了我怎么办啊?”可母亲还是在那个秋天离开了我。母亲走后,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空荡荡的屋子里,再也没有了母亲的唠叨,没有了姐姐的笑声,只剩下无边的孤独和绝望。那时候,我甚至想过放弃,觉得活着太苦了,可一想到父母和姐姐的嘱托,又咬牙告诉自己,必须活下去。
就在我陷入绝境的时候,大哥找到了我,说让我去他家里住,跟他一起过。那一刻,我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跟着大哥回了家。原以为日子会有转机,可现实却给了我一记耳光。在大哥家,我就像个“长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喂猪、种地,忙到深夜才能休息,可即便如此,也很少能得到好脸色。大哥总说:“你吃我的、住我的,就该多干活。”更让我绝望的是,大哥一直不让我谈婚论嫁,无论有人给我介绍对象,他都以各种理由拒绝,说我还小,要先帮家里干活。
就这样,我在大哥家熬了一年又一年,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心里满是羡慕,却也只能将这份渴望藏在心底。那段日子,我常常一个人在夜里偷偷哭,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可我知道,我不能放弃,只要活着,就总有希望。
直到我30岁那年,在一位远房亲戚的帮助下,我认识了现在的老伴。老伴为人老实憨厚,知道我的经历后,没有嫌弃我,反而心疼地说:“以后有我呢,我会好好照顾你。”那一刻,我积压了多年的委屈终于爆发,抱着他哭了好久。大哥见我态度坚决,再加上亲戚们的劝说,终于松了口,同意我出嫁。当我离开大哥家,踏入自己的小家时,心里百感交集,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也有对过往苦难的感慨。
婚后,老伴对我很好,什么活都不让我干,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不久后,我们有了儿子,又过了几年,女儿也出生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背着书包上学,我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回报。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我和老伴拼命干活,种地、打工,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孩子们很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从不乱花钱,学习也很努力,每次拿到奖状,都会第一时间跑回家给我们看,看着孩子们的笑容,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如今,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儿子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店,生意不错,女儿也嫁给了一个好人家,小两口日子过得和和美美。他们经常回来看我和老伴,给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还带着我们去旅游,看外面的世界。我和老伴也渐渐老了,头发染上了白霜,眼睛花了,耳朵也有些背了,可日子却过得越来越舒心。每天早上,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中午回家做些爱吃的饭菜,下午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聊聊天,晚上一起看看电视,这样平淡的日子,却充满了温暖和幸福。
回首这一辈子,有过童年的欢乐,有过失去双亲的痛苦,有过寄人篱下的无奈,也有过如今的安稳幸福。那些艰难的岁月,像一道道刻痕,印在我的生命里,却也让我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珍惜。我常常告诉孩子们,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不放弃,咬牙坚持下去,就一定能看到希望。
现在的我,不再抱怨过去的苦难,反而很感谢那些经历,是它们让我拥有了坚韧的生命力,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未来的日子,我只希望能和老伴平平安安,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好,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度过余生,便足矣。岁月虽然给了我太多的磨难,却也织就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韧性,这份韧性,会陪着我,一直走下去。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