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今年57岁了,她可是家里的“大厨”,30多年来一直负责全家人的三餐,她炒菜手艺很好,特别擅长爆炒,每次都要等油冒烟了才下锅,觉得这样炒出来的菜才够香。
可去年体检时,李阿姨竟然被查出了胃癌早期,更让人震惊的是,她的老伴也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了胃部肿瘤,连25岁的儿子都查出了严重的慢性胃炎。
医生在了解了李阿姨的烹饪习惯后,皱着眉头说:“你们家的胃病,很可能和厨房里的这些不良习惯有关,很多人以为胃癌是遗传病,其实更多时候是“环境病”,同一个厨房、同样的烹饪方式,让全家人暴露在相同的致癌风险中……”
李阿姨一家的遭遇让人揪心,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原来厨房里藏着不少“隐形杀手”,稍不留意就会危害家人健康。
那这些“隐形杀手”究竟是啥?炒菜时的4个坏习惯又是什么?接下来就为大家揭秘!
超过70%的家庭都有这个习惯,认为油冒烟了炒出来的菜才够香。 但当油温超过240℃时,会产生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对胃黏膜伤害极大,长期摄入会让胃癌风险增加3.7倍。
更危险的是,高温油烟中的致癌物浓度可以达到安全标准的8倍以上,不仅通过食物进入胃部,还会随呼吸进入肺部,再通过唾液进入消化道。
很多人炸完鱼、炸完鸡后,觉得油还清澈就继续用来炒菜,但植物油每重复加热一次,过氧化脂质含量就增加15-20%。
这些有害物质会破坏胃黏膜细胞,促进胃酸异常分泌,形成慢性炎症。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经常摄入重复加热油脂的人群,胃癌风险增加42%。
很多人以为少放盐、多用酱油蚝油就健康了,实际上这是巨大误区,生抽、蚝油、豆瓣酱的钠含量是普通食盐的2-3倍。
长期高盐饮食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让幽门螺杆菌更容易感染,在高盐环境中,幽门螺杆菌的致癌毒力因子表达水平提升67%。
更危险的是,这些发酵调味料含有亚硝酸盐,在胃里会合成亚硝胺——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1类致癌物。
中式厨房炒菜时,PM2.5浓度可以瞬间飙升至400μg/m³以上,远超国家安全标准,这些油烟颗粒会通过口腔、食道接触,随唾液进入胃部。
上海肿瘤医院调查发现,长期在通风不良厨房工作的人群,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比普通人高56%,特别是家庭主厨,每天暴露2-3小时,10年累积相当于“慢性中毒”。
别等油冒烟,看油面微微波动就下锅、可以先丢一小片葱花或蒜片试温度,如果能立即起小泡泡,就是最佳下锅时机。
平时多用蒸、煮、炖的方式,既能保持营养,又能避免高温伤害。
炸过东西的油立即倒掉,绝不留到下一顿,每次炒菜前重新倒油,虽然看起来浪费,但这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可以选择小包装食用油,用完一瓶再开新的。
用香醋、柠檬汁提鲜,用生姜、大蒜、花椒增香,这些天然调味品不仅能减少盐的用量,还有额外的保健功效,做菜时先放这些,最后再少量加盐调味。
一开火就开抽油烟机,炒完菜后继续开5分钟,这样能最大程度排出油烟。
如果厨房窗户对着外面,可以适当开一点形成空气对流,效果更好。
胃癌不是一天形成的,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改变厨房里的不良习惯,看似微小,却能为全家人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防线。
记住:真正的爱家人,不是炒出最香的菜,而是用最安全的方式为他们准备每一餐,从今天开始,让我们的厨房变身健康的起点,赶紧行动起来。
来源:CQTV安全与法
温馨提示:本文所载的健康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在采取任何预防、治疗或治愈的措施之前,请先与医生进行沟通。
文中所提姓名均为“化名”,切勿对号入座
(蓬莱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7-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