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呷哺呷哺这个名字,很多80后90后都耳熟能详,尤其是那时候的北京街头,一人一锅的小火锅模式,简直就是单身狗的救星。创始人贺光启是个台湾人,1993年就来大陆闯荡了,先是搞珠宝销售,那会儿北京的珠宝市场还挺乱的,他干了几年觉得不靠谱,就转行餐饮。1998年,他在西单商场开了第一家店,主打一人份火锅,锅底几块钱,菜品便宜实惠,麻酱调料一碗接一碗,很快就火了。那时候大陆的火锅店还多是大家围一锅抢着吃,卫生差不说,单身食客根本没地儿落脚。
贺光启这个点子抓得准,门店慢慢扩张,到2009年就破了百家,基本都集中在京津地区。2014年直接港股上市,比海底捞早了四年,那时候市值一度上百亿,贺光启也成了餐饮圈的知名人物,福布斯台湾富豪榜都上过。上市后,呷哺呷哺没停下脚步,继续推标准化管理,中央厨房建起来,食材统一配送,员工培训一套一套的。门店开到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全国19个省市都有了。
但好景不长,2015年门店增速开始放缓,同店销售掉得厉害,贺光启一看,低价定位卡住了天花板,赚钱空间小,就决定搞高端子品牌。2016年凑凑火锅就这么出来了,主打火锅加奶茶的混搭,定位年轻白领,客单价直接拉到150块左右。那时候消费升级正热,年轻人爱网红打卡,凑凑一开张就排队,2017年才7家店,2019年就冲到100多家,奶茶卖了两百万杯。2020年成都首店开业,门外排三小时队,门店总数到175家,平均8天开一家,贺光启当时肯定觉得高端路线走对了,收入蹭蹭上涨。

可谁知道,转眼2021年疫情一来,整个餐饮业都炸锅了。呷哺呷哺首亏2.83亿,凑凑也跟着遭殃,高客单价在经济下行时最吃亏。2022年亏3.31亿,2023年1.94亿,2024年直接4.01亿,四年累亏超12亿。凑凑这块儿最惨,2024年收入19.48亿,同比跌26.55%,净亏3.53亿,占集团总亏的九成。
门店从270家关到197家,新开13家,关了73家,净减60家,这是它第一次年度负增长。翻台率从一天两次掉到1.6次,同店销售降9.7%,客单价虽降到123.5元,还是比海底捞的104元贵出一截。关店潮从2023年底就开始了,南昌广州成都这些地方一家接一家拉闸,广州天环广场那家2月就黄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问,为什么凑凑这么快就凉了?先说定位问题,凑凑从头就是高端路线,锅底按类型收费,自助调料10块一位,肥牛69元一份,海鲜拼盘49元,看起来精致,但份量少,性价比低。2023年3月,凑凑调价的话题冲上热搜,网友吐槽人均126元太贵,海底捞还免费蘸料,凑凑这波操作直接把人气打散了。疫情后,消费降级成了主流,大家周末吃火锅,愿意掏81到120元的区间,凑凑120多元直接被八成消费者pass。贺光启不是没想救,2024年降价到人均50元左右,还推限时自助,但翻台率没拉起来,收入还是滑坡。门店选址多在商场一楼,人流大租金也高,疫情封控一波,现金流就扛不住。
再看竞争,火锅市场太卷了,海底捞稳住中高端,麻辣烫小火锅像锅圈食汇这些低价快餐人均三四十块杀出来,凑凑夹在中间两头不靠。2024年,整个餐饮业关店率13%,高端品牌跑路一大批,凑凑的翻台低、坪效差,就更扛不住。成本也没控制好,食材涨价、人工贵,2024年关店减值损失2.62亿,直接吃掉利润。贺光启推的多品牌战略,本想分散风险,2019年搞了趁烧烧烤,客单250元,开头猛但很快就关光了,2022年又试茶米茶奶茶店,也没成气候。这些副线没帮上忙,反倒拖后腿。

卫生安全这块儿也出过岔子,2020年凑凑锅底变质事件,顾客拉肚子投诉上热搜,浏览量百万,品牌形象掉一地。贺光启的管理风格是亲力亲为,爱扮神秘客查店,但规模大了,供应链跟不上,食材新鲜度时好时坏。集团资产负债率到74.75%,股东权益缩水,港股退市风险都冒头了。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到0.8到1亿,收入约19亿,凑凑试水深圳等地新店,推有料锅底,但市场反馈一般,客流同比增了点,可利润率薄如纸。
说到底,呷哺呷哺的教训挺扎心的,早年靠性价比起家,一人一锅抓住了单身经济,上市后想高端化,结果赶上消费理性回归,高端梦碎了。贺光启从台湾小老板到餐饮大佬,二十多年建起帝国,现在市值蒸发大半,个人财富缩水,他低调了很多。集团计划去香港台湾开店,拓展多品牌,但变数大,餐饮这行水深,选错一步就万劫不复。凑凑的关店潮不是孤例,2024年米其林餐厅关门,网红店批量倒闭,大家都得面对现实:消费者要实惠,你高端包装再好,也得接地气。
这波操作,让人想问,火锅还能怎么玩?低价快餐抢低端,中高端被海底捞卡死,凑凑这样的网红品牌,兴起快凉得也快。贺光启的路子,本来是想复制麦当劳的多品牌模式,但大陆市场变幻莫测,疫情一砸,经济一紧,高端就成了鸡肋。2024年财报里,呷哺呷哺承认竞争激烈、消费意愿下滑,但深层原因是战略失误,早该回归本源,一人一锅的平价路线,说不定还能翻身。现在门店剩197家,员工优化了,成本压了点,但回血难,港股股价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
2024年呷哺呷哺总收入47.55亿,同比降19.65%,经营利润负的,现金流勉强稳住。凑凑的收入占比超四成,却亏了九成,拖累全集团。关店后,坪效提升了些,但新开店慢,13家凑凑对73家关的,净减太狠。贺光启的背景是台商,全国台企联副会长,北京台资协会也挂职,但生意场上不讲情面,连续亏钱,董事会压力山大。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亏损降了,但全年能不能扭亏,还得看下半年客流。
这事儿给餐饮人提个醒,别一味追高端,接地气才长久。贺光启的坚持值得敬,但战略弯路代价大,四年12亿亏进去,教训深刻。未来咋走?看执行,回归平价,或是深耕外卖,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批量关店的网红火锅,又一个上榜,提醒大家,餐饮无常,稳扎稳打为上。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