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法院近日受理的一桩个人破产案让全网倒吸冷气——29岁白领小林月薪4700元,却背上了2533万元的天价债务。信用卡套现记录显示,她曾在奢侈品店单日刷爆7张卡,网贷平台借款明细里赫然躺着20多个APP的借款记录。更魔幻的是,这个年收入不足6万的姑娘,居然能在3年内从银行、小贷公司甚至民间借贷层层加码,最终滚出相当于深圳50套公寓年租金的债务雪球。如今她提交的破产申请一旦通过,或将创下国内个人债务重组的新纪录。
但比天文数字更可怕的,是这场荒诞剧暴露的嗜血产业链。当我们在小林手机里看到同时安装的28个借贷APP时,就该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虚荣心作祟"。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平台,用"秒到账""零抵押"的糖衣炮弹,把消费主义毒药包装成"精致生活必备"。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些网贷平台的风控系统根本就是摆设,"只要身份证就能借到月收入20倍的额度"。
看看这些精心设计的陷阱吧!银行信用卡开卡礼送着戴森吹风机,网贷广告在抖音上伪装成"工资到账提醒",购物APP的"白条"按钮永远比付款键大一号。更恶心的是那些躲在阴影里的"债务魔术师",教人"以卡养卡"的攻略在某红书上有13万收藏,"如何同时申请20家网贷"的教程在贴吧被标价售卖。这不是金融创新,根本是给普通人脖子上套绞索!
那些指责"活该透支"的看客该醒醒了。当花呗把额度称作"你的美好生活基金",当银行经理追着月薪三千的柜员办白金信用卡,当整个社会都在鼓吹"早买早享受",一个普通女孩哪扛得住这般狂轰滥炸?更讽刺的是,某些金融机构明知申请人收入造假,却依然闭眼放款——毕竟坏账可以打包转卖,而放贷指标完不成可是要扣奖金的。
但最让人脊背发凉的还是法律漏洞。我国《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明明规定"借款人月还款额不得超过月收入50%",可小林的债务雪球早就把她压成了"负人"。深圳虽然试点个人破产制度,可那些被吸干血汗的债主怎么办?广州王先生借出80万养老钱给亲戚,现在只能拿到2%的清偿;杭州某小贷公司员工哭诉:"我们也是打工人,公司倒了我们的工资找谁要?"
这场全民负债狂欢里没有赢家。厦门90后夫妻为买婚房同时撸遍56家网贷平台,现在孩子奶粉钱都靠啃老;上海某高校研究生被"培训贷"套住,毕业论文都是在催债电话里写完的。金融机构赚得盆满钵满时,可曾想过这些天文数字背后,是多少个被逼到绝路的家庭?
从小林的2500万债务冰山,到全国8.7亿人拥有的49亿张信用卡,这场失控的消费信贷狂欢早该踩刹车了。当借钱比买菜还容易,当还债要搭上整个人生,我们是不是该问问:到底是年轻人太疯狂,还是这个时代在批量生产欲望的奴隶?如果金融监管继续装睡,如果消费主义仍旧大行其道,谁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破产网红"?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