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帆(上)
兰春 雪峰 李瑛
在绥远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上,有一位坚强的共产党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确切的原籍和出生,然而,他的英名和业绩却被这里的人民永远铭记。
他,就是我党早期博学多才、满腹文章的学者,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为绥远人民的解放斗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先驱杨一帆同志。
杨一帆,又名杨济善。早在20年代即投身革命,曾留学法国勤工俭学,后在中央苏区和顺直省委(即河北省委)工作。担任过北方局军事部长、绥远特委书记等职。
1932年4月,“绥远省反帝大同盟”在“河北省反帝大同盟”的帮助下建立起来,同时开展了革命斗争。
1932年8月,杨一帆同志受中共河北省委派遣,来绥远帮助筹建中共归绥中心县委并领导反帝大同盟的工作。同来的还有北平文化总同盟的张章等。
他们下火车后,杨一帆同志与杜如薪接上了关系,后落脚于归绥。杜如薪通过苏谦益把他和张璋安排到旧城大北街剃头楼巷一家烟土店住下来(这家烟土店的主人是苏谦益的同乡,安全方便)。
过了几天,杨一帆同志听取了杜如薪、苏谦益、马麟关于绥远反帝大同盟的活动和绥远形势的汇报,充分肯定了绥远反帝大同盟的工作,指示说,反帝大同盟要继续扩大活动范围,要把工作扩大到工人、市民中去,要使各界群众参加反帝斗争。
杨一帆同志还认为,搞读书会、办刊物对于团结进步青年,发展反帝大同盟的组织,开展宣传鼓动工作是有成效的,应当继续办好。杨一帆同志还分别找苏谦益、杨叶澎(杨茂盛)、马麟几个人谈了话。
在谈话中,杨一帆亲切地询问了苏谦益等人的家庭、思想等情况,认真听取了这几位同志的入党要求,向他们讲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剥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和中国革命的任务,指出目前要联合一切抗日力量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他还特别强调,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明确目标,要以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奋斗终身。杨一帆同志精深独到、深入浅出的马列主义革命道理,以及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献身精神,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苏谦益等同志的心田。
在杨一帆同志的耐心教导和帮助下,1932年10月初的一天,在绥远省立第三小学苏谦益的宿舍里,苏谦益、杨叶澎、马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杨一帆、杜如薪主持了他们三人的入党宣誓仪式。
1933年1月,杨一帆派杜如薪和张璋去北平,向河北省委汇报工作,并让他俩请示在绥远恢复党组织的问题。随后,杨一帆到河套地区视察工作。不久,他和先期到达河套开辟工作的王森(即郭同春)一起回到北平。
在北平期间,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在北平宣武门外一个胡同里的秘密地点召开会议,研究恢复绥远党组织和开展工作等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杨一帆、杜如薪和河套党组织负责人王森等。
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马辉之分析了全国的形势,也谈到绥远的情况,为了加强反帝运动的领导,他指出要尽快建立绥远地区的党组织,发展党的工作。
会议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绥远不宜建立党的统一的领导机构,先在归绥和河套分别建立党的组织,不发生从属关系,但是可以通信,并让杜如薪和王森互相交换了通信地址。这两个组织都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工作。
杨一帆、杜如薪回到归绥后,于1933年2月的一天(苏谦益同志回忆是1932年10月),在旧城中山学院附近杜如薪的一个亲戚家里召开会议。
杨一帆同志代表中共河北省委宣布成立中共归绥中心县委,指定杜如薪任书记,马麟负责组织工作,苏谦益分管宣传工作。
会议还就归绥地区党的工作问题,进行了集中讨论。会议认为:
第一,应该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第二,应该抓住时机在军队中进行党的宣传工作。对于在农村建立革命武装问题,由于认识不一致,没有形成决议。
会议还决定将县委机关设在旧城九龙湾街,由马麟驻机关负责日常工作和联络事宜。
当时,属于中共归绥中心县委领导的党员还有杨叶澎、武达平、杜琏、王炳熨、朱宝光等。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