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不健康牙齿先知?六十岁的人,剩多少颗牙正常?看看你达标了吗

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信息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小鱼儿

编辑|小鱼儿

《——【·前言·】——》

不少人觉得,人老了掉牙是正常事,可真到自己牙一颗颗松动时,心里还是犯嘀咕:这到底是岁数大了,还是身体出了啥毛病?

别小看牙齿的数量,它其实和咱的身体状况关系可大了。尤其是六十岁这个年纪,牙还剩多少颗才算正常?

有个参考标准,很多人一看才发现,自己竟然没达标……你呢,不妨也对照看看。

牙齿脱落不是"正常衰老"

我国现状触目惊心:超过1亿人存在缺牙问题,中青年人群缺牙率高达25%,平均每人缺2颗牙。

老年人情况更糟,平均每人缺10颗牙,20%的老年人甚至全部脱落。

老年人牙周健康率仅有10%!这绝不是正常现象。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医师吴煜明确指出:人到老年掉牙并非自然衰老的必然结果,而是口腔健康出了问题的信号。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8020"健康标准:80岁老人应保持至少20颗功能牙齿。这是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最低标准。

牙齿状况随年龄变化是有规律的。

30岁后牙釉质开始变薄,牙齿颜色逐渐发黄;40岁后口腔环境变化,细菌易滋生,牙龈开始萎缩,牙齿可能轻微松动;

50岁后牙釉质流失更明显,牙神经可能暴露,对冷热食物特别敏感;到了60岁后,牙齿松动无力成为主要问题。

这些变化提醒我们:牙齿保护要趁早,不同年龄段需要不同的护理策略。

好牙齿真能让你多活几十年

丹麦一项追踪了20多年的研究令人震惊: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数百名70岁老人,发现牙齿数量与寿命直接相关。

保留20颗以上功能牙齿的老人,7年内死亡风险仅为22%;而完全没有功能牙齿的老人,7年内死亡风险高达70%!

差距如此之大!

《牙周病学2000》杂志发表的研究更是指出:65岁以下人群如果缺牙超过5颗,早亡风险会显著增加;而75岁以上如果没有脱落牙齿,寿命预计可能超过100岁!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时代强调:健康的牙齿是长寿的重要表现。他在临床中观察到,百岁老人通常保留较多功能牙齿。

这不是巧合,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现象。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保护牙齿,就是在保护生命。

牙齿少一颗,健康少一分

牙齿脱落带来的麻烦远不止吃饭不方便。

当咀嚼功能下降,食物无法充分咀嚼,大块食物进入胃肠道,消化系统负担加重。

营养吸收变差,身体机能随之下降,免疫力减弱,疾病风险上升。

脸部因缺牙而出现凹陷,面部肌肉萎缩,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更可怕的是,咀嚼过程是刺激大脑的重要活动。研究表明,缺牙老人记忆力衰退速度更快。

牙周感染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全身,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医生指出,缺牙还会增加胃肠道疾病风险。一颗牙齿的缺失,竟然能引发如此多的健康问题,这绝非危言耸听。

错过了,健康可能一去不返

牙齿掉了,修不修?什么时候修?这关系重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吴煜医师强调:牙齿脱落后3-6个月内是最佳修复期。

这段时间内,牙槽骨尚未明显吸收,修复效果最好。

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怕花钱,拖着不去修复,结果拖出大问题。

缺牙时间一长,周围牙齿会向缺牙区倾斜,咬合关系被破坏,修复难度成倍增加。

缺牙区的牙槽骨还会逐渐吸收,严重时甚至无法植牙。

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认为老年人掉牙不用管。

恰恰相反,老年人缺牙后,应该比年轻人更加积极地寻求修复。

因为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已有所下降,更需要良好的咀嚼功能来维持营养摄入和生活质量。

日常护牙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护理是牙齿健康的基础。

首先是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使用适中力度,确保全面清洁每颗牙齿。

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温水刷牙可避免冷热刺激。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早晚各一次。

饮食习惯对牙齿健康影响巨大。

多吃需要咀嚼的食物,每口咀嚼约30次,这不仅有利于消化,还能锻炼牙齿和牙龈。

少吃甜食和碳酸饮料,它们是牙齿健康的"隐形杀手"。

老年人牙齿护理有特殊需求。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更容易干燥,应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使用含氟牙膏可加强牙釉质,降低龋齿风险。晚上睡前彻底清洁口腔尤为重要,因为夜间唾液分泌减少,细菌更易繁殖。

《——【·结语·】——》

牙齿健康与寿命的关系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我们应该摒弃"老了掉牙是正常的"这种错误观念,积极保护每一颗牙齿。

从日常护理到定期检查,从及时治疗到正确修复,每一步都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寿命。

保护牙齿,就是在守护生命的质量和长度。健康的牙齿,是幸福晚年的重要基石。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标准报告、《牙周病学2000》研究期刊、丹麦老年人口腔健康长期跟踪研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健康研究中心数据、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9

标签:养生   先知   牙齿   健康   老年人   口腔   北京大学   风险   功能   釉质   老人   世界卫生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