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邓亚萍近照曝光,浓妆艳抹被热议,跟从前在国家队时判若两人

4月,牡丹花开。

河南洛阳身为十三朝古都,自古与牡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不,又到了一年赏花季,这里又吸引了一大波游客。

热闹的人群中,有一个女人引来了大批围观。

她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传统服饰,面带笑容在镜头前宣传洛阳牡丹。

此人正是乒乓女皇邓亚萍。

以前在赛场上用最帅的手腕拼搏的运动健将,现在穿着汉服,形象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

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体育明星,邓亚萍始终保持冠军心态,不被外界声音干扰,专注自我表达。

她这种坚定的精神内核,使她很容易突破自我设限,从运动员,奥运冠军到文化传播者,每一个转身都丝滑华丽。

不得不说,她真是自我突破的典范!

谁人不知邓亚萍的故事,她打破了世界对运动员身高的偏见,书写了一段"小个子征服大世界"的传奇。

邓亚萍生在乒乓世家。

受家庭影响,她从小就被家人培养在乒乓球运动上的兴趣。

刚会走,就开始摸球,4岁时候,老爸给她脚下垫着砖块,让她在球台前练基本功。

好像对于邓亚萍来说,成为乒乓球运动员是她注定的道路。

然而......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高不长,似乎她与运动员的距离越来越远。

她当时面临的困境是,体校不要她,教练给出“没有发展前途”的定论,最后省队也以身高为由将她拒之门外。

但是,邓亚萍的老爸包括邓亚萍自己,依然没有放弃——

别人说你不适合,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

被否定之后,邓亚萍反而更拼命了。

她在腿上绑沙袋增加负重,把木拍换成沉重的铁拍,每天完成体能课后还要加练100个发球接球动作。

邓亚萍每天需要忍受腿肿、手掌磨破的痛苦,甚至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坚持训练。

要知道,那时她才不过七八岁。

就是在这种自虐式的魔鬼训练中,摸爬滚打了两年,邓亚萍从不叫苦,扛下了所有,终于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一举拿下团体和单打双料冠军,用实力回击了所有质疑。

邓亚萍被招入国家队之后,邓亚萍依然是拼命三郎的模式。

规定上午练到11点,她就练到11点45分;下午6点结束,她偏要练到7点多;

晚上的封闭训练本应在9点收工,她却经常练到深夜11点。

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连珠炮般打来的球,她一丝不苟地接,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次训练结束后,邓亚萍的汗水都把衣服鞋袜全给浸湿了。

长期高强度训练给她的身体留下了严重伤病,例如腰肌劳损,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长满骨刺。

痛就打封闭,脚底磨出血泡就挑破了裹上纱布接着练。

得知邓亚萍背后的付出,便不会被她在16岁时首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女双冠军而感到意外。

在后面的几年,邓亚萍就像龙卷风,席卷整个乒乓球赛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包揽女单、女双两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她成为中国奥运史上首位获得四枚金牌的运动员。

整个90年代,邓亚萍几乎垄断了所有重大赛事冠军,世界排名连续8年稳居第一,14次夺得世界冠军头衔,是乒乓球史上首位实现"大满贯"的女子选手。

曾经嘲笑她身高的对手,最后都通通败在了她的球拍下。

邓亚萍对乒乓球有着绝对的统治力,她头戴荣耀的光环退役了。

退役后,她选择从零开始,进入清华大学学习。

刚开始学英语,她连26个字母都写不全,为此她每天凌晨5点起床学习,走路吃饭都在看书,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又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可以说,从运动员到学者,从世界冠军到奥委会委员,邓亚萍用行动证明了,人生的赛场不止一个,真正的冠军永远在突破自我的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亚特兰大   女双   判若两人   浓妆艳抹   近照   首位   乒乓球   国家队   赛场   运动员   牡丹   身高   从前   冠军   自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