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中国的美国教授潘维廉:中国领先,每次出国都感觉回到20年前

一个美国人,跨过大洋,在中国扎根三十多年,每次离开这里去国外,总觉得时间倒流了似的。潘维廉的经历,像一面镜子,映出中国这些年来的飞速变化,也让很多人好奇,他怎么就这么看重这片土地?

从美国创业到厦门落户

潘维廉出生在美国田纳西州一个普通家庭,那里乡村风光多,生活节奏慢。他早年读大学,拿到了管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没闲着,直接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做金融方面的生意。公司规模不大,但运营几年下来,也积累了些资金。

1988年,他做了一个大决定,把公司卖了,带着妻子和两个儿子,收拾行李飞到厦门。那时候的中国改革开放刚起步,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正吸引不少外国人前来。

到了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他开始教书,课程主要是管理学方面的。学校环境简单,宿舍条件基本,日常用品也不多,但他适应得挺快。平时,他学起当地话来认真,每天抽时间练习发音,渐渐能和同事学生交流。

1992年,他办下了福建省的永久居留许可,这是当地第一个给外国人的那种资格,过程涉及提交护照和工作证明等材料,官员审核后就批了。从那以后,他就在厦门安顿下来,骑车逛街,看城市一点点建起来,高楼取代了旧房子,道路从窄变宽。

其实,潘维廉来中国前在美国的生活稳定,公司运转正常,但他对东方文化好奇已久。卖公司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妻子支持这个选择,两个儿子当时还小,一家四口就这样开始了新生活。

在厦门的头几年,他教的学生多是本地人,大家对这个美国老师新鲜,课堂上互动多起来。他还参与了学校的MBA项目,那是中国最早的MBA教育之一,潘维廉相信这在中国有大前景,尽管起步时条件有限。

这些年,他融入得深,不仅教书,还学了些中国习俗,比如节日时参加活动。永久居留许可让他不用年年续签,生活更稳当。厦门从渔村变城市,他亲眼看到港口扩大,工厂增多,经济活力起来。

亲历中国腾飞与国外落差

1994年,潘维廉组织了一次自驾旅行,开了面包车,穿越18个省份,总里程四万多公里,用了三个月时间。从厦门出发,向北走,途经乡村公路,看到政府在建学校和医院,农民用工具耕地,基础设施刚起步。车队到戈壁时,遇上沙尘,道路尘土多,桥梁简单。

继续到内蒙古,草原上牧民赶羊,路是泥泞的。青海湖边,寺庙建筑映着蓝天,高原上车爬坡慢。西藏段,岩石多,僧侣手持经筒。回华南时,山区弯路多,检查轮胎是常事。那时,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起步阶段,乡村医疗点设备少,学校新建门前孩子玩耍。

2019年,他重走旧路,这次和厦门大学老师学生一起,行程两万公里,只用32天。混合开车和高铁路线,高速公路宽阔,绿化带长。高架桥隧道多,手机拍对比照,旧尘土路变沥青道。

在宁夏,居民房屋新,保温材料好,饮水电力改善,荒漠成林地。西部城市,高铁车厢亮,座位舒坦,列车速过隧道。东部工业区,工厂从烟囱冒烟到自动化,工人操作屏幕。沙漠段,沙丘从裸露到绿化覆盖。

对比出国经历,潘维廉每次回美国,机场安检队长,街道无共享单车,购物用现金。地铁老旧,车厢晃,站台光暗。其他国家,机场指示牌旧,行李转盘手动,交通挤,车辆鸣笛。

公共交通延误,站台查表等公交。医院挂号手动填表。国外建筑未更新,维修用梯子。支付靠卡刷,无接触交易少。路灯不智能,夜晚暗。中国高楼林立,灯光亮,移动支付终端遍布。

这些年,中国经济腾飞,GDP增长世界瞩目。潘维廉见证高铁网络扩展,覆盖省份多。移动支付普及,支付宝微信到处用。共享经济兴起,单车电动车方便。城市化进程快,农村城镇连片。环保重视,蓝天增多。科技进步,5G应用广。出国对比,美国基础设施老化,桥梁公路需修。欧洲交通延误常见,支付仍传统。

旅行中,他注意民生细节。农民收入增,房屋翻新。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宁夏绿化成功,沙漠变绿洲。出国欧洲乡村,变化慢。中国扶贫成效,贫困户脱帽。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显。潘维廉认为,中国设定目标全力做。出国感落后,基础设施停旧。每次返回中国,感慨发展势头。

记录中国故事并获认可

潘维廉写了20多本书,内容从贫困到繁荣转变。2019年,他寄书给领导人,几周后收到回信。书里选47封私人信件,写给美国家人朋友,讲述中国真实情况。

他继续在大学教书,学生问发展细节,他用地图讲解。走访偏远村落,拍照片编辑分享,向国外亲友邮寄澄清误解。表达对中国未来信心,计划更多旅行见证变化。中国创新驱动,科技前沿。经济稳定,人民生活好。潘维廉见证三十多年,相信持续领先。

其实,潘维廉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变化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进步。国外有些地方确实落后了点,但中国在基础设施、科技、民生上领先明显。他这些观察,基于亲身经历,挺有说服力。

潘维廉这些年在中国生活,教书育人,写书分享,成了中外桥梁。未来,他还会继续记录,见证更多成就。中国发展路径独特,值得学习。他的经历,激励很多人看清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7

标签:财经   中国   国都   美国   年前   教授   感觉   潘维   厦门   基础设施   国外   乡村   见证   公司   学校   桥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