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起征点提至 10 万!专家:每年少收千亿, 3 类人将成最大输家?

有人大代表提议,个税起征点应当从当前的6万/年提高至10万/年。关于提高起征点的好处,代表已经降了不少,今天我们就聊一聊,提高税收起征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税收政策调整的潜在风险与挑战

  1. 财政收入减收压力。提高起征点,税收下降是明显的事情。

静态测算缺口:起征点从6万提至10万,叠加税率调整,预计个税收入减少约8000亿-1万亿元(占2024年个税收入的30%-40%)。若经济增速放缓叠加土地财政收缩,可能加剧财政收支矛盾。

动态平衡难题:需通过消费税扩围(如数字服务税)、财产税完善(如房地产税)弥补缺口,但短期内难见成效,可能被迫扩大赤字或压缩公共服务支出。

  1. 收入分配逆向调节风险

高收入群体实际受益更大: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至40%,年薪千万的高管税后收入增加约50万元,而中等收入群体减税仅2万-5万元,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税基侵蚀与横向公平受损:部分高收入者可能通过税收筹划(如将工资转为股息)进一步降低实际税负,削弱税制纵向公平性。

  1. 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

政策红利分配不均: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大、收入高,享受的减税红利显著高于中西部,可能进一步拉大区域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当前东西部差距已达2.5:1)。

县域经济支撑不足:中西部依赖“赡养扣除+返乡补贴”政策,但县域产业基础薄弱,消费市场扩容空间有限,政策效果可能低于预期。

  1. 管理成本与征管漏洞

专项扣除核查难题:赡养老人、子女教育等扣除项目需家庭关系证明,可能滋生虚假申报(如借用亲属信息避税),增加税务稽查成本。

捐赠票据电子化障碍:公益组织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偏远地区难以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可能影响政策普惠性。

如何避免税收起征点提高带来的影响,我们建议:

  1. 构建“减税+补税”组合拳:同步推进资本利得税改革(如将股票转让所得纳入综合计税),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奢侈品、高碳产品),避免财政收入过度依赖工薪阶层。
  2. 实施“差异化+动态调整”机制。按地区生活成本指数(如房价收入比)设定浮动起征点,建立与CPI挂钩的自动调整公式,增强税制弹性。
  3. 强化高收入群体税收监管。建立“自然人税收信息库”,整合工资、股权、房产等多维度数据,打击跨境避税和偷逃税行为。
  4. 配套三次分配基础设施。设立国家级慈善信息平台,强制公益组织披露资金流向,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捐赠透明度。

了解了上面的分析,你知道哪三类人将成为输家了吗?

对人大代表建议提高个税起征点,你有什么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意见,我们也来给代表提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输家   税制   消费税   红利   税率   税收   年少   群体   成本   收入   风险   政策   专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