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点多,朋友圈还在热闹着,有人刚下班发了张外卖照,有人晒健身成果,有人抱怨失眠。这一切看起来再正常不过,可如果有一天突然开始背疼、尿频、眼皮浮肿、血压忽高忽低,是不是有点莫名其妙?
很多人压根不会把这些问题跟肾联系起来。身体像台机器,坏掉之前不会响警报,但有些小动作正在一点点榨干它。肾脏,平时没什么存在感,可一旦出问题,代价是真的高,不是换个零件那么简单的事。

肾其实是个很默默付出的角色,调节水电解质、清除代谢废物、维持血压、合成激素,全靠它兢兢业业撑着。但偏偏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小动作看似无害,却在悄悄“谋杀”它。有些人甚至年纪轻轻就开始肾功能下降了,等到检查出尿蛋白、肌酐升高,可能都已经是慢性肾病的中后期了。
先来想想那些天天干的事:三点睡觉,晚上咸到头皮发麻的火锅一顿吃,动不动就来点“补肾壮阳”的保健品,厕所门口都到了还要忍着“忙完再说”,止痛药当糖吃,水一天喝不够两杯,对高血压高血糖高尿酸完全无感……这些看似随意的生活习惯,其实都在给肾脏制造巨大压力。

先说熬夜这事。很多人觉得熬夜不就困点嘛,第二天补个觉就行了。可肾脏不是手机,不是你插个电就能恢复电量。肾脏的血流在夜间是要维持稳定的,肾小球的过滤功能有节律性,昼夜节律一乱,肾脏的代谢功能就会被打乱。
长期熬夜的人,肾小球长期高滤过状态,久而久之,反而会加速肾小球硬化,形成慢性肾病。有研究指出,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比睡7-8小时的高出两成。

很多人爱吃重口,尤其重咸重辣的食物,吃得越过瘾越觉得爽,可别忘了,肾脏是负责代谢盐分的器官。盐摄入过多,会引起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一旦肾小动脉狭窄,肾小球供血就会减少,过滤功能下降,时间一长,慢性肾衰竭也就不远了。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成人每日食盐摄入应控制在6克以内,但现实中大部分人每天的摄入量都超过10克。

再来说说那些“补得太过火”的人。各种打着“护肾补肾”旗号的保健品、草本丸、粉状冲剂充斥在朋友圈和短视频中,广告词写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说“强肾不伤身”。
可问题是,大多数这类产品成分复杂,某些成分本身代谢途径就和肾密切相关,肾脏负担会被大大加重。尤其是一些未经批准的中草药制剂,含有马兜铃酸这类成分,已经被明确认定为肾毒性物质。国家层面早就发出提醒,但依旧有人执迷不悟。

“憋尿”这行为看着无关痛痒,实则不然。膀胱是个储尿袋,它的背后靠的就是肾脏不停地过滤产生尿液。
经常憋尿容易引发膀胱逼尿肌功能异常,甚至反复尿路感染。而严重的尿路感染如果波及到肾脏,形成肾盂肾炎,就可能引起瘢痕形成,甚至肾功能不可逆下降。别觉得这夸张,有数据显示,反复尿路感染的人群中,约有15%最终发展成慢性肾炎。

止痛药成了不少人随身携带的“救命丸”,但里面的风险不容小觑。常见的布洛芬、双氯芬酸这类非甾体抗炎药,虽然止痛效果好,但它们会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肾小球灌注减少,对肾脏血流是个巨大的打击。
短期使用风险不大,但长期、大剂量使用就可能出现“药物性肾损伤”。一项国外的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的人,慢性肾病风险上升约30%。有慢性病史的人就更该警惕了。

还有很多人一天水都喝不够,觉得不口渴就不用喝水。但身体并不是等口渴了才需要补水,尤其肾脏过滤废物、代谢毒素,全靠足够的水分维持。
长期水摄入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增加尿液中毒素浓度,容易形成肾结石、尿路感染。一旦结石堵塞输尿管,不仅疼得要命,还会引起肾积水甚至肾功能衰竭。临床中不少年轻人检查出肾结石,追问生活习惯,几乎都存在饮水少的问题。

还有个最被忽视的点,就是慢性病的管理。有糖尿病的人知道要控制血糖,但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本身就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第一大原因。高血糖状态下,肾小球长时间处于高压过滤状态,结构破坏严重,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
而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同样是肾损伤的元凶。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病患者中,高达四成是由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引起的。问题是,大量人群对这些慢病没有定期监测和干预,直到肾功能受损才意识到严重性。

肾脏出问题往往是慢性的、渐进的,不会突然疼、不吵不闹,但损伤一旦发生,很多时候就是不可逆的。
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些问题离自己还远,觉得“肾病是老年人的事”,但现实是,慢性肾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中慢性肾病患病率约为10.8%,每10个人中就有1个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异常。

也许有人会问:那肾到底该怎么养?说到底,不是靠什么“灵丹妙药”,而是靠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好习惯。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适当饮水、科学用药、关注慢病、及时就医,这些才是真正保命的底牌。
肾脏不像皮肤伤了会疼,也不像胃一不舒服就打嗝胀气,它的“沉默”往往是最可怕的地方。等到症状明显,往往已经是晚期。别等到洗肾那一天才开始后悔。
参考文献:
[1]我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4,40(2):87-91.
[2]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5):34-38.
[3]熬夜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1):102-105.
[4]非甾体抗炎药的肾毒性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39(3):412-416.
[5]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干预策略[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5,41(1):15-20.
更新时间:2025-11-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