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微信“发现-购物”页的京东入口即将正式关闭。对于无数习惯了微信内一键直达京东商城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重大变化。
自7月起,不少网友就发现,微信“购物”入口陆续从网页跳转变成了京东小程序。8月底,微信端口也开始弹出提示,预告9月起要“搬家”。
本质上,这就是2014年双方首次签订一级入口合作协议之后,又一轮三年合约到期后的自然结果。
合作“搬家”,流量入口变局
2014年腾讯入股京东,砸下2.14亿美元现金,拿下15%股份,把QQ网购和拍拍网打包全交给了京东。
作为交换,微信和QQ的一级入口也全力支持京东,协议里甚至写明8年内腾讯不自营电商,不碰管理型市场。借着腾讯的超级流量池,京东在电商赛道一路狂飙,站稳头部。
双方的蜜月期一直持续到2019年,合作期满后再续三年,腾讯继续提供微信“发现—购物”和“我—服务—京东购物”两大一级入口。
回报则是京东送上A股、广告采买和会员服务等多项资源,最高对价2.2亿美元。期间,京东向腾讯买的广告资源、支付服务等金额也从20亿一路拉升到50亿元。
数据显示,2019-2022年间,这一轮合作为京东带来了巨量流量,也成就了腾讯在电商广告、金融支付上的新增长点。
但2021年底,腾讯宣布以派息方式,大手笔分派约4.6亿京东股权给股东,持股比例降至2.3%,不再是第一大股东。
此后,刘炽平也卸任京东董事。资本层面渐行渐远,但业务合作依然密切,2022年又签了三年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在流量、广告、供应链、AI等领域深度协同。
这次微信关闭京东一级入口,本质上既是合约到期的“常规操作”,也预示着流量分发格局从超级入口,向小程序、视频号等更加去中心化的生态迁移。
对京东来说,短期流量承压是难免的。但长远看,减少对外部入口依赖,反倒能逼着京东把更多资源投向自有App生态、用户留存和品牌心智建设。
对微信来说,去中心化让品牌方各显神通,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钱包页等多元方式直接触达京东,甚至通过腾讯AI助手元宝一键跳转京东下单。玩法更多,变现空间也更大。
十年老友,合作底色未变
虽然入口变了,“断联”之说却言过其实。腾讯依旧持有京东股份,在AI、广告、供应链等领域合作不断。
腾讯AI助手元宝最近刚上线“京东买书”功能,用户聊天时自动弹出京东链接,一键直达,形成新的交易闭环。
本质上,京东和腾讯合作的底层逻辑是商业共赢,腾讯补电商短板,京东借流量破圈。
哪怕腾讯已不再是大股东,双方依然在流量、广告、数据、物流、AI等领域保持紧密协同。去年,京东与腾讯再签第三轮合作协议,合作模式更灵活,绑定则更轻。
未来,类似AI助手带货、内容电商与社交电商融合等新玩法,还会不断涌现。
而从更大的行业格局来看,京东这些年“朋友圈”越做越大。6月,京东和华润签下全产业战略合作,8月又和万达合资投出80.53亿,联合发力本地生活和商管赛道。
除此之外,京东还和小米、小红书、胖东来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整合供应链和内容流量,积极布局全新消费场景。
这套打法的核心,就在于打破过去“流量红利”时代的孤岛思维。互联网下半场,企业与企业之间拼的是协同和生态补位,谁能把更多盟友纳入自己的生态圈,谁就有望在存量市场里撬动新增量。
微信关闭京东入口,实则是互联网流量分发逻辑的一次“升级换代”。超级入口的红利期已过,品牌和平台都要学会多点布局、多元触达。
对于京东而言,或许短期要经历流量阵痛,但只要能把握好自有平台和合作生态的主动权,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放到行业大背景下看,这次“关门”未尝不是一次主动求变。对于用户来说,或许需要适应新路径,但对于整个生态,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多元的合作模式,才是未来互联网的底色。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