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饮酒与滴酒不沾,谁更长寿?柳叶刀再次调查51万人,得出答案

王大爷今年72岁,一个典型的“老北京”,爱吃、爱侃也爱喝。退休以后,晚饭后一杯小酒成了他多年的习惯。“酒喝点,血管通,能活更久。”

这是他和老伙计们常挂在嘴边的话。可就在小区体检中心,一位刚搬来的邻居李叔,每次都摇头劝他:“我连啤酒都不碰,酒不能喝!”

两位老人日常唇枪舌剑,是不是滴酒不沾真比适度喝点活得久?背后究竟藏着什么科学道理?

其实,许多人都相信:少量饮酒对心血管有益,甚至还能延年益寿。但一项最新权威大样本研究,或许会颠覆你的认知,《柳叶刀》重磅发布,51万人随访10年数据,适度饮酒真的比滴酒不沾健康吗?

哪种生活方式才是更明智的选择?答案可能远超你的想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真相,也许你晚上喝的那口酒,真的值得重新考量。

“小酌亦或全戒?科学说给你听”

坊间流传“适度饮酒护心脏”、电视里专家也偶尔表示,“红酒能软化血管”。但这究竟是误区还是科学?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们对喝酒的认知,很多都是流于经验。但医学界对此的探索从未停歇。

2023年,《柳叶刀》(The Lancet)再度发布一则备受瞩目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团队对来自7个国家共51万余人持续追踪超过10年,分析饮酒习惯与健康结局之间的深度联系。

令人意外的是,滴酒不沾者存活率高于“适度饮酒”人群,显著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风险。数据显示,滴酒不沾人群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约18%

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风险下降幅度达到21%。而即使是“适量饮酒”,风险同样会随每日酒精摄入量逐步抬升。

为什么适度饮酒也不是“安全地带”?医学解释早已更新: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损伤肝脏、心肌细胞,同时扰乱血压、血糖、激素水平。即便短期内未有明显不适,长期来看,也为多种慢性疾病埋下伏笔。

此外,酒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直接致癌物,个人体质、代谢能力的差异影响极大,不存在绝对安全的饮酒阈值。

“持续饮酒,身体或面临这些变化”

如果日复一日保有饮酒习惯,身体会发生什么?

肝脏首当其冲。酒精进入体内的95%在肝脏分解代谢,即便是小量,也会促使肝细胞耗氧量增加,加剧脂肪堆积。

据《中国肝病防治指南》,我国因饮酒引发的脂肪肝人数近1亿,基础肝功能受损后,抗病力下降明显。

血压和心脏临床数据显示,每天只要增加10克酒精,全因死亡风险便提升7%-13%,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疾病伴随升级。

《英国医学杂志》对20万人的调查进一步指出:饮酒者中,高血压比例远高于不饮者,卒中风险也更大

癌症风险。以口腔癌、肝癌、乳腺癌高发为例,60%的病例与饮酒存在密切关联。每年,全球有26万例癌症可直接归因于酒精摄入,这已被国际权威医学组织反复证实。

长期适度饮酒,看似“无害”,实则隐形风险和器官损害不容小觑。而滴酒不沾者,在身体多个系统上的慢性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显著降低,寿命延长趋势在多项大数据研究中均有反映。

“不喝酒,如何更健康?专家支招三招实用法”

想让身体“逆生长”,远离慢性疾病,建议抓好三点:

戒酒宜循序渐进。直接戒掉所有酒精摄入,有时反而让心理压力增大。可以每次少喝一半、减少饮酒频率,逐步替换为白开水、气泡水、茶饮等无酒精健康饮品。

培养替代性社交方式。许多饮酒习惯源自聚会社交——建议练习“无酒陪同”,主动用果汁、苏打或健康饮品代替,或提前声明“不饮酒,敬用茶”。

关注身体信号并定期体检。肝功能、血脂、血压、血糖等异常往往与酒精有关,每年定检查出苗头就早干预。遇到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皮肤蜡黄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酒精相关肝损伤流行病学研究”

《2020版中国高血压指南》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防控蓝皮书》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0

标签:养生   长寿   答案   酒精   风险   肝脏   身体   疾病   高血压   健康   习惯   中国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