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妹妹的“奶茶钱”有多少 刘强东薪约到期,高净值人群财产规划

当刘强东的10年“1元年薪”计划在2025年9月正式落幕时,公众的注意力再次被拉回那个曾引发全民调侃的话题——“奶茶妹妹章泽天10年只能分到12块钱”。但这一次,玩笑背后藏着更严肃的现实:当企业家的薪酬计划与婚姻周期重叠,当股权、期权等复杂资产遇上《民法典》的夫妻共同财产条款,高净值人群该如何在爱情与资本之间,为家庭、企业和财富找到安全边界?这场看似属于刘强东夫妇的“财产暗战”,实则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婚姻财产规划的集体缩影——它撕开了“谈钱伤感情”的传统面纱,露出了理性成年人对婚姻、财富与责任的深层思考。

一、1元年薪的资本魔术:当薪酬变成“股权蓄水池”

2015年,刘强东与章泽天领证结婚的消息刷屏时,京东财报里的“10年薪酬计划”同样引发热议:2015-2025年,刘强东每年基本工资1元,无现金奖励,但获授2600万股A类股期权。当时网友调侃“离婚只能分5块钱”,却鲜少有人注意到那2600万股期权的真正价值——按16.7美元行权价计算,对应市值4.34亿美元,这才是“1元年薪”的核心。


这种“低薪+高股权激励”的模式,在全球商界早已是公开的资本魔术。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到Facebook的扎克伯格,再到特斯拉的马斯克,科技巨头高管们似乎都对“1元年薪”情有独钟。背后逻辑很简单:对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比现金薪酬更能绑定高管利益,且能降低财报中的现金支出;对高管个人来说,股权增值带来的收益,远超百万年薪。刘强东2014年上市前就获4%股权奖励,价值6.06亿美元,直接让京东当年一季度亏损37.95亿元——这哪里是“零薪酬”?分明是把薪酬变成了“股权蓄水池”,让财富在资本市场的波动中滚雪球。

但这场资本魔术,在婚姻面前会变成“财产谜题”。10年间,刘强东的2600万股期权按年归属,从“预期权益”逐步转为“既得财产”。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张虎律师的分析点醒我们:“已行权的股票及其增值,在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部分,原则上可能构成夫妻共同财产。”这意味着,网友口中的“12块工资”只是表象,真正的财产分割焦点,藏在那些涨跌不定的股权里。

二、股权在婚姻里的“三重身份”:未归属、已归属未行权、已行权

要搞懂刘强东夫妇的共同财产,得先拆解股权在婚姻中的“三重身份”——这也是所有持有股权激励的高净值夫妻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重:未归属的期权,只是“画饼”。就像你入职时公司承诺“干满3年给股票”,但没干满就离职,股票自然没你的份。致高律师事务所陈丽娅律师解释:“未归属期权是‘期待权’,没有现实资产形态,司法实践中通常不认定为共同财产。”对刘强东来说,若10年里某部分期权未满足归属条件(比如业绩不达标),这部分就和章泽天无关,除非两人提前约定“未来行权时补偿”。

第二重:已归属未行权的期权,是“待摘的果子”。假设公司承诺“干满3年给100股,现在就能行权”,你没立刻换成股票,但这100股的价值已确定——这就是“已归属未行权”。陈丽娅律师强调:“它具备确定价值,符合条件就能行权,法院常按‘期间比例法’处理。”比如刘强东2018年归属的期权,婚姻存续了3年,这部分期权的3/10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

第三重:已行权的股票,是“到手的现金”。一旦刘强东支付行权价(比如16.7美元/股),把期权换成股票,这部分就成了“可自由处置的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婚姻存续期间的工资、奖金、经营收益均为共同财产——股票增值、分红,自然在此列。

这三重身份的划分,像给股权装了“时间锁”:锁没开时(未归属),谁也拿不走;半开时(已归属未行权),按时间比例分;全开时(已行权),直接纳入共同财产。而刘强东的特殊之处在于,他的期权是“10年一次性授予、按年归属”,这意味着2025年到期时,2600万股理论上已全部归属——这场持续10年的“财产确权”,终于到了摊牌时刻。

三、高净值人群的“财产防御战”:从“谈协议伤感情”到“用信托守家产”

刘强东的案例,撕开了高净值人群财产规划的“遮羞布”。过去,中国人忌讳婚前协议,觉得“没结婚就想离婚,太伤感情”;但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家意识到:一份清晰的协议,不是婚姻的“诅咒”,而是“安全阀”

张虎律师透露,他接触的高净值客户,最关心的是“企业控制权”。比如某家族企业老板,若离婚时股权被分割,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混乱,甚至影响IPO进程。因此,他们的婚姻协议里常有“股权代持”条款:约定离婚时股权归一方,另一方获现金补偿,确保公司控制权不变。

比婚前协议更“硬核”的,是“信托防御”。陈丽娅律师提到:“不可撤销信托能从根本上规避分割风险。”简单说,就是把资产(比如房产、股权)提前放入信托,指定子女为受益人,自己只保留管理权——就算离婚,这部分资产也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为它的“所有权”已归信托所有。香港富豪李嘉诚早早就为子女设立家族信托,这正是“财富传承安全”的经典操作。

高净值人群的财产协议,从来不止“分财产”那么简单。张虎律师总结的6大核心条款,暴露了他们的深层焦虑:股权与控制权(别让离婚动摇公司)、债务与风险隔离(配偶不背公司的债)、跨境资产与税务(海外房产、股票怎么算税)、子女与继承(财产留给谁)、保密与舆论(别让分割细节上热搜)。这些条款拼凑出一个真相:对企业家而言,财产规划不是“防配偶”,而是“防意外”——防婚姻破裂对企业、员工、社会的连锁冲击。

四、从“1元年薪”到“婚姻协议”:理性,才是对婚姻的最大尊重

回到刘强东和章泽天的故事。10年过去,章泽天早已不是当年的“奶茶妹妹”,她持股海南三亚天博基金49%,涉足私募投资,自身已是高净值人群。这种“夫妻双方都是财富主体”的情况,让财产协议更显必要——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防范”,而是两个独立个体对“共同生活”的理性约定。

过去我们总说“谈钱伤感情”,但现实是:多少夫妻因为没谈钱,最终在离婚时撕破脸?某上市公司高管的案例让人唏嘘:结婚时没签协议,离婚时股权分割闹上法庭,公司股价暴跌,员工人心惶惶。陈丽娅律师的话很戳心:“婚前协议是成熟的规划,是对企业、员工和社会的长久承诺。”

法律不能保证爱情永恒,但能守住“理性选择”。当刘强东的10年“薪约”落幕,我们不该只盯着章泽天能分多少钱,更该看到:高净值人群的财产规划,本质是一场“责任的分配”——对伴侣的责任(避免未来纠纷)、对家庭的责任(保障子女生活)、对企业的责任(稳定控制权)。

或许,真正成熟的婚姻不是“不谈钱”,而是“好好谈钱”。就像张虎律师说的:“一份清晰的协议,是对婚姻的尊重与保护。”毕竟,能在财富面前保持理性的夫妻,才能在生活的琐碎里,守住更珍贵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科技   奶茶   净值   财产   人群   妹妹   刘强   期权   股权   婚姻   协议   年薪   律师   股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