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9月23日下午,一则“为某学校三班班长”而发起的微信小程序投票,因投票链接被意外分享至外部社交平台,经过微信社群裂变传播,最终吸引了超过132万网友参与投票。相关投票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19:16投票结束,“李某”最终得票达1,294,746票(占比97.6%),远超另两名候选人。投票参与总人数超132万。针对投票是否存在网络刷票行为,微信小程序“群投票”开发公司人员回应称,目前未发现异常。(潇湘晨报)
多少群投票,都付笑谈中。“三班班长”小程序投票,已然全网热传。至于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这场“三班班长”的选举,却依旧未知。即便疑点重重,也无碍百余万人参与投票。李某最终揽获129万票,这个量级、这个人气,较之某些选秀也不遑多让。网友的随手转、随意投,场面之火热,当真叫人叹为观止。对一件扑朔迷离的事,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倾注了如此之多的热情,真的很无聊,却又不止于是“无聊”。
“三班班长”小程序投票,是不是剧本、是不是炒作?仅就目前有限的信息看,并不能排除这个情况。有媒体下意识将之类比为“秦朗丢作业”“八个瑞士卷”,这多少是把这件事想浅了。以往的剧本炒作,都有一个确定的主体,都有着显然的获利机制。其主体是某个博主或者短视频账号,其获利机制是涨粉、流量分成,以及起号后的带货收入等等。与之相较,这场“三班班长”小程序投票事件的传播,则是去中心化的、是动机不明的。饶是如此,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此事的发端,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有意为之,姑且存疑,但其整个的发酵过程和戏剧性结果,明显有着更为显性的含义。复盘此事我们会发现,李某的得票一度呈现出“加速度”,其得票越多,就越是有网友会转发、会投票给他。这看似反常,其实很好理解:李某所得票数越增加,此事就越有戏剧性。当其得票数增加到了一个荒诞的数字,此事恍惚间有了某种讽刺文学性质的隐喻意义。如果说这是行为艺术,那么或许可以说,也是众创的。
有些人不及深究,根本就是把此事当成一出闹剧,在投票中输出自己的反讽。这波情绪,很可能是对长久以来各种拉票、投票任务的反弹。就如同一篇含沙射影的文章总能激起天量的转评赞,这场以“群投票”为表象的大型社群交互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网友积怨已久的一种释放。无聊吗?非常无聊。而无聊中,恍惚又有这份真性情在。以往的剧本摆拍、小作文炒作,主要是靠编、靠骗。而此次事件,则更多是因为踩中了大众的情绪引线,让实现了链式爆破。
事实总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情绪总是在寻找着各种“事实”的宿主。极致夸张、极致黑色幽默的“三班班长”小程序投票,将某种情绪催化到极致,这内里的声音,理应被听到。
更新时间:2025-09-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