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美宣布再次延长关税暂缓期,不过桌面上的休战,往往意味着桌下的暗斗会持续升级。
表面上看,这是两国避免贸易摩擦进一步恶化的务实选择,但背后暗流涌动。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第三轮谈判中突然抛出“能源牌”,直言若中国不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美国可能将对华关税重新推高至三位数。
这种将经贸问题与地缘政治捆绑的做法,暴露了美方试图通过施压获取更多谈判筹码的意图。
事实上,美国所谓的“加税200%”并非直接针对中国商品,而是贝森特在G7峰会上提议的“次级关税”——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加征惩罚性关税。
这种混淆视听的表述,本质上是将单边制裁扩大化的尝试。中国外交部明确回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强调经贸问题应回归商业本质。
在这场博弈中,中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一方面,通过延长关税暂缓期释放合作信号;另一方面,针对美方的无理施压,迅速启动法律程序展开反制。
8月12日当天,商务部连续发布三份公告,剑指加拿大、日本和欧盟,以实际行动表明“以牺牲中国利益换关税减免”的算盘注定落空。
加拿大油菜籽:首当其冲的反制靶心
加拿大成为中方反制的第一站,并非偶然。作为全球最大油菜籽出口国,加拿大超过75%的油菜籽依赖中国市场,2023年对华出口量达505万吨,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6.72%。这种深度依赖为反制提供了天然抓手。
商务部调查发现,加拿大油菜籽存在系统性倾销行为:通过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扭曲市场,以低于成本价向中国出口,导致国内油菜籽价格暴跌,农民收入缩水。
2024年9月立案调查后,中方掌握的证据显示,加拿大企业的倾销幅度高达75.8%,直接冲击中国近1亿种植户的生计。
此次反制直击加拿大经济命脉。萨斯喀彻温省等主要产区的农民面临每英亩100加元的损失,出口商紧急调整物流计划,试图在8月14日保证金生效前抢运货物。
加拿大油菜籽理事会警告,若中国市场持续萎缩,整个产业可能倒退至2019年因质量问题被暂停进口时的困境——当年损失高达23.5亿美元。
值得玩味的是,加拿大近期在中美博弈中频繁“选边站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配合美国炒作“国家安全”议题。中方此次反制,既是维护国内产业权益,也是对其政治投机的有力回应。
日欧联动:橡胶制裁与银行反制的组合拳
在加拿大之外,中方对日本和欧盟的反制同样精准。针对原产于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商务部裁定加拿大企业倾销幅度为26.2%-40.5%,日本企业为13.8%-30.1%,决定自8月14日起征收保证金。
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轮胎气密层、药用瓶塞等领域,是汽车、医疗等行业的关键原料。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需求国,反制措施将直接影响日加企业的在华市场份额,迫使其重新评估定价策略。
对欧盟的反制则聚焦金融领域。8月13日,中方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将立陶宛的UAB Urbo Bankas和AB Mano Bankas列入反制清单,禁止境内组织与其交易。此举源于欧盟在对俄制裁中无端列入两家中国金融机构,严重违反国际法。
中方以对等原则回应,既彰显法律权威,也向其他试图跟风制裁的国家传递明确信号:损害中国利益必遭反噬。
这一系列组合拳背后,是中方对“精准打击”的战略考量。加拿大是美国传统盟友,日本是印太战略支点,欧盟是全球规则制定者。通过分层次、分领域的反制,中方既避免全面对抗,又让三国切实感受到“以华制华”的代价。
结语:规则博弈下的中国逻辑
这场关税博弈的本质,是两种治理理念的碰撞:美国试图通过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重塑全球秩序,中国则坚持以国际法和多边规则为基础解决争端。
从加拿大油菜籽到日欧橡胶与银行,中方的每一步反制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事实支撑,既非情绪化反击,也非随意“杀鸡儆猴”。
对企业和消费者而言,这场博弈的涟漪已开始显现:加拿大油菜籽价格波动、日系轮胎成本上升、欧盟金融机构在华业务受限。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通过反制传递的治理逻辑——在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任何试图以牺牲他国利益换取自身优势的做法,终将反噬其自身。未来90天的关税暂缓期,或许正是检验这种逻辑能否转化为全球共识的关键窗口。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中美“关税休战”再延90天
看看新闻:商务部官宣!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收保证金
更新时间:2025-08-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