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赵国英:跨越山海的教育使者

在临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跨越3000公里、将教育星火播撒边疆的“援疆先锋”——赵国英。作为河北省对口支援新疆巴州教育项目的骨干力量,她用三年时光在若羌县中学书写了“教育援疆”的动人篇章,成为临城教育精神的鲜活注脚。

临城教育精神的边疆践行者

赵国英原是临城县郝庄中学的数学骨干教师,2019年12月,她主动请缨加入河北省“组团式”援疆教师团队,奔赴新疆若羌县中学。尽管支教单位是普通中学,但她始终秉持临城县特殊教育学校“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光彩”的理念,将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融入日常课堂。针对当地学生基础差异大的特点,她独创“低起点、慢语速、多情境”教学法,将复杂的数学公式转化为生活实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信心。

她所带班级的数学成绩从年级垫底跃升至前列,学生张晨曦感慨:“赵老师的课像魔法,让我发现数学原来这么有趣!”

特殊教育理念的跨界融合

虽未直接参与特殊教育,赵国英却将临城县特教学校“技能+实践”的育人模式灵活运用。她在课堂中引入手工教具制作,引导学生通过折纸、模型搭建理解几何原理,这种“做中学”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更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她积极推动“残健融合”活动,组织学生与若羌县特教班开展联谊,用画笔和音乐搭建沟通桥梁,让普通学生学会尊重与包容,这一创新举措被若羌县教育局纳入“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案例。

援疆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春节,赵国英因子宫肌瘤引发严重贫血,医生要求卧床治疗。但为了不耽误毕业班复习,她毅然返回岗位,边服药边授课,用沙哑的声音坚持完成每一堂课。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当地师生,若羌县中学教研室主任陈云岚评价:“赵老师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法,更教会我们什么是教育者的情怀。”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主动承担“传帮带”任务,带领两名年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推动数学教研组获评“优秀教研组”。她还将临城县特教学校的工笔画教学经验分享给当地美术教师,助力若羌县中学开设非遗手工兴趣班,让边疆孩子也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跨越山海的教育回响

三年援疆期满,赵国英婉拒了当地学校的挽留,选择回到临城县特殊教育学校继续耕耘。她将新疆之行的感悟融入教学改革,提出“普特融合”课程设计方案,倡导普通学校与特教学校共享优质资源。

她的事迹被《邢台日报》《新疆教育报》等媒体专题报道,获评“河北省援疆先进个人”“若羌县民族团结模范”等荣誉。

如今,赵国英仍定期与若羌县中学保持线上教研,她发起的“临城-若羌手拉手”帮扶计划已促成两地学校结对共建,累计捐赠图书3000余册、教学设备200余件。她常说:“教育援疆不是单程票,而是一辈子的牵挂。”这种跨越山海的教育情怀,正是临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理念的生动诠释。

赵国英的援疆故事,是临城县特殊教育学校“大爱无疆”精神的延伸。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精神的传承。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临城教师加入援疆行列,让燕赵大地的教育之光,永远照亮边疆学子的逐梦之路。


责任编辑:吕鹏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育儿   使者   教师   赵国英   临城县   若羌县   临城   学校   特殊教育   特教   中学   新疆   边疆   河北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