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自贡城市书房“找回盐都”研学活动已经走过三载。值此三周年之际,“找回盐都”特别策划——纪念孙明经自贡科考87周年和李约瑟访问自贡82周年活动。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百万人民食盐供给的要求就全仰之于四川一省”,“如果自贡食盐生产一旦发生问题,那整个大后方的食盐供应,将立刻感受严重威胁,影响之大,不容忽视”。在这个背景下,1938年4月28日至5月5日,金陵大学理学院孙明经和助手范厚勤,“奉令前往自流井及贡井,就井盐场产实际情形,摄成制盐工业教育影片一部。”1943年4月29日,英国驻华大使馆科学参赞、英国皇家科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访问了“在中国历史上令人十分感兴趣的地区”自流井。他们为自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照片和文字记述,向世界和中国抗战军民宣传川盐增产中富荣盐场的努力和中华文明蕴含的不可撼动的精神内涵和力量!
活动时间:2025年5月2日(星期五)早上8:30
集合地点:王爷庙码头
注意事项:请关注天气冷暖、身体状况、现场安全,量力而行,风险自担。
5月2日上午8点30分 ,从王爷庙码头出发,过解放桥(原洋灰桥),沿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进入松茅山,探访太虚法师“南无阿弥陀佛”题刻,经公正廉明碑和法藏寺上富台山,再访协理公馆和汇柴口古道,最后在孙明经演讲过的桐梓坳福音堂收官。一路上,陈星生老师将结合历史照片为大家讲解两位先贤在自流井的往事!
2019年在釜溪河右岸复原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其落款为“自贡市抗敌后援会制”。从1937年8月抗敌后援会成立,到1938年5月孙明经来自贡考察,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自贡市的抗日救亡宣传团体纷纷组建,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釜溪河崖壁上的“还我河山”,就是在这个时期,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孙明经先生被盐井河沙湾对岸石壁上“还我河山”的气势深深打动,重新编排和放映他抗战前夕拍摄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地理风光影片,定名为《还我河山》。借助这同仇敌忾的片名,极大地激发了大后方军民的爱国热情。
解放桥原先命名是井盐桥,也叫釜溪桥,而老百姓俗呼为“洋灰桥”,于1939年1月15日开工建设,1940年7月31日建成通车。1949年12月,自贡和平解放,解放军首先踏上这座大桥进入市区,于是它便被人们呼为解放桥。1966年11月动工改扩建,将桥面加宽至13米,将石桥墩用混凝土封闭,承载能力也得到提高。2000年拆除旧桥后在原址重建的新式桥梁。
三张解放桥的历史老照片,再现了当年的釜溪河运输场景和解放军过桥和平解放自贡。
从簸米湾隧道口沿着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向法藏寺前行100米,左边山崖上的几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就是松茅山“南无阿弥陀佛”石刻。
“南无阿弥陀佛”题刻是自流井现存为数不多的石刻,位于自流井釜溪河畔松茂山,为自贡市佛学社于1946年镌刻,题刻坐西南向东北,分布面积80平方米,宽19.35米,高4.1米。石刻用楷书横排阴刻“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字径高3.1米,宽3.05米。落款为“太虚敬书(铃印),民国丙戌自贡市佛学社。”
太虚法师,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缙云老人。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著名高僧。早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法师曾来自贡,并赋古体诗一首:“水火交为用,天然此独奇!巧窥流井妙,凉纳釜溪宜。市政敷新制,鹾闻拾古遗。欣逢东道主,客路忘崎岖。”法师一诗一书,足见与自贡颇有缘分。
沿着釜溪河历史文化长廊步道逆流而上
对岸的王爷庙及自流井老城倒映釜溪河中美轮美奂
公正廉明碑及两座神道碑
法藏寺地处富台山脚下,坐西南向东北,整体建筑为庭院式布局,与王爷庙隔河相望,四周山墙环绕,由盐商王德谦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捐资修建。
沿着法藏寺后的石板步道上富台山
富台山“协理公馆”是中国屈辱史的一个历史见证。(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同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 。该“合同”中规定“以中国盐税收入全部作为担保”。同年,外国殖民者在自流井(自贡)设“川南盐务审核分所”,对盐业进行疯狂的掠夺,同时洋人协理在修建别墅称“协理公馆”。
“协理公馆”是由数栋别墅组成的民国建筑群,现在大部分改为民居使用,也有部分如今处于荒废状态。
汇柴口又称彙柴口、柴市口,明嘉靖(1522-1566)以后,随着自流井盐业和商业的兴盛,这里成为自流井向南陆路运输要隘。同时,汇柴口又是自流井煎盐、民用所需柴草竹木汇集销售的要道和场地,地以此名。现存古道依偎在自贡市中区釜溪河南岸富台山和观音岩山坳处,南至内昆铁路,北至张家沱,全长约300米、宽约2米,古道高低就势,民居错落有致。
汇柴口古道旁正在修复的炎帝宫
汇柴口古道现在还保留明清时的街道风貌,路面铺青石板,靠近釜溪河的一侧有石护栏,是自贡市区唯一的“国保”级古道。
2012年4月,为配合全省重点工程——大西洋焊接产业园区建设,舒平刘氏节孝坊由原址搬迁至汇柴口古道口处异地保护,如今已成为釜溪河畔一道历史文化风景线。
善后桥始建于1921年,1925年竣工,为六墩七孔石拱桥,桥长103米,桥宽16.8米,桥高7米。桥身两面每孔拱肩上刻有精美的镇水鱼龙神兽,共12处。历经百年沧桑,桥身依然稳固,一百年来一直是自贡人民不可或缺的交通要道。
1938年秋—1941年夏的新华日报自贡分销处遗址
最后在孙明经先生演讲过的桐梓坳福音堂收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选择两位先贤在国难时刻来自贡考察访问的月份,寻找他们当年的行踪和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感恩先贤,让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保持在清醒状态。面向未来,奋进新时代。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