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那句话,出名得趁早,娱乐圈嘛,说白了就是青春饭,年纪一上来,光环就淡了,机会也跟着少。
可就是有人不信这个邪,迟蓬就是个例子,66岁,按说该歇着了,她倒好,反而迎来了事业的小高峰。
农村大娘那股劲儿,她演得是真有魂,不是谁都能让杨幂在旁边看着都入神,迟蓬就行,她脸上那种土生土长的感觉,往镜头前一站,就像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人,那股子乡土气,扑面而来,观众能从她脸上看出故事,看出一种不属于这个浮躁时代的东西。
9月27号,回山东老家,参加孔子文化节,跟她同台的,还有徐少华,也66岁,也是山东人,俩人年轻时还是话剧团学员班的同学,一个班里出来的,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现在又站到了一起。
两个人演孔子,台下观众看的,早就不是课本里那个符号化的人了,也不是什么历史伟人,他们演出了一个有血有肉,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孔子。
迟蓬和徐少华的表演,把一个挺官方的流程,愣是演成了一出有起承转合的戏,声音有力量,神态里都是戏,台词句句砸在人心里,整个场子都被他们的气场压住了,老戏骨就是这样,不靠花里胡哨的技巧,靠的是岁月熬出来的那份厚重。
仔细看半天,才品出那个味儿,明明是一样的年纪,两个人的状态真是天差地别。
徐少华看着有点力不从心,身上发福了,西装绷得紧紧的,气色也不如年轻时那么清爽。
再看迟蓬,皱纹是不少,可脸上一点倦意都没有,一头白发利索地梳到脑后,穿着白色的衣服,腰板挺得笔直,整个人的气质特别稳,透着一股子由内而外的舒坦和自在。
那种自由自在不是装出来的,迟蓬骨子里就带着点清高,她不是为出名活的人,也不追什么流量,别人削尖了脑袋跑活动,她不爱去。
倪萍就说过,她就是个长不大的老小孩,不爱社交,别人怎么看她不在乎,自己舒服才最重要。
只要不违法,自己觉得对,谁说都没用,这话说起来简单,真能做到的人,没几个。
她的表演也是那股劲儿,农村戏是她的绝活,乡土人物的魂,她一眼就能抓住。
可别误会,她自己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家里条件好着呢,父亲是铁路上的高级工程师,母亲在美院教书,那个年代她没吃过什么苦。
就靠着几张照片,几次下乡观察,硬是把农民的精气神给琢磨透了,缩着脖子,半张着嘴,眼神里有点呆滞又有点实在,整个人松松垮垮的,往村里一站,村里人都以为她是本地人,见了面就问她家地里收成怎么样。
拍《大脚娘》那会儿,那股子敬业劲儿就更别提了,四个月没用过洗发水,洗头全用肥皂,就为了让头发贴着头皮,不能有那种飘逸感。
这种细节别人可能根本注意不到,她就非要抠,不管是头发还是神态,都得跟人物融为一体。
说回徐少华,年轻时候是真俊,一脸的书卷气,杨洁导演一眼就相中了他,结婚第三天就进了《西游记》剧组,演唐僧。
可惜只演了九集就走了,偏偏他这一版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长发飘飘,面如冠玉,唇红齿白,眼神里还带着点若有若无的情意,跟女儿国国王朱琳那几场对手戏,到现在还被观众津津乐道。
可命运这东西,没再给他第二次机会,官方的说法是合约到期,马德华的说法是,传闻里就为了那五块钱的片酬差。
演艺圈就是这么现实,后来的徐少华,戏路窄了,在体制内待了几年,也算是风光过,可再也没回到唐僧那个巅峰。
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人清瘦不再,头还是那个光头,但身上多了赘肉,穿着西装,总感觉有点局促,这种变化,说到底就是四个字,相由心生。
两个人往那一站,迟蓬一举一动,都透着自然,白发,皱纹,皮肤松弛,全都坦然地露着。
她那个状态,好像在说,岁月可以带走我的容颜,但带不走我心里的那份笃定,气质这东西,是熬出来的,不是靠美颜滤镜能P出来的。
想当年,80年代,倪萍红得早,看迟蓬没什么发展机会,就把她推荐给了导演王少岩。
迟蓬的第一部电影《红线》,演一个农村姑娘,那双眼睛亮得能穿透人心,83年又演了《红叶在山那边》,跟濮存昕搭戏,轻松拿下了飞天奖最佳女配角。
最重要的是,能跟王玉梅那些老前辈一起领奖,那才是真正的认可。
徐少华呢,几乎是全靠一张脸进了《西游记》,人生的轨迹就此改变。
机会这东西,稍纵即逝,一个不留神就错过了,在这个圈子里,颜值是敲门砖,但命运,运气,还有个人的选择,缺一不可。
迟蓬抓住了机会,但心一直没乱,徐少华也抓住了,可后来,心态没那么稳,慢慢地就掉队了。
66岁再站到一起,才真正明白一件事,气质真的不是年轻时的那张皮,是靠心态一点点撑起来的。
迟蓬满脸皱纹,却不见疲态,徐少华头还是光的,但眼神里藏不住累,一样的年纪,不一样的心境,活生生演绎了什么叫相由心生。
娱乐圈里,这种沉淀下来的东西太少了,很多年轻演员只看到了表面的光环,却忘了背后需要什么样的心态和自律去支撑。
迟蓬其实是给出了一个范本,青春饭总有吃完的一天,但心里的自由和厚度,是能留一辈子的,所以农村戏她能演出灵魂,而徐少华,留给观众的,似乎也只有唐僧的回忆了。
那天晚上看到的,不只是两个老演员的风采,更是两种人生的对照记,迟蓬的自如,徐少华的回味。
岁月说公平也不公平,但人心自有尺寸,一个人的修养,最后都会写在脸上,相由心生,这句话从来没有这么直观过。
迟蓬赢得的尊重,秘诀其实很简单,不争不抢,宠爱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66岁,气场依旧,行动自如,这才是真正的资本。
徐少华当年的唐僧确实惊艳了时光,可现在岁月这把刀,也实实在在地刻在了他身上。
光阴的流逝谁也挡不住,这也让人明白,机会和心态,有时候比一张好看的脸重要得多。
他们俩站在一起的对比,带来的感触太多了,青春会走,容颜会老,只有心态和气质能沉淀下来。
迟蓬的状态,是时间和自由滋养出来的红气,而徐少华,脸上更多的是岁月和遗憾交织的痕迹。
红气养人,这话不假,66岁,迟蓬和徐少华,心态不同,就是两道完全不同的风景。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