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这条产线需要超150人,现在只需35人。”
在广东皮阿诺科学艺术家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皮阿诺”)的智能工厂,智造副经理陈亮指向全自动分拣线——智能输送线已在轨道上穿梭,龙门机械手精准抓取板材,在数控设备间完成穿梭如流,订单数据在云端实时跳动。2024年,这座占地2.2万平方米的工厂获评“中山市数智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生产效率较人工时代提升30%,订单交付周期缩短50%。
巴菲特说,一家好的企业是要有护城河的。对于一个产业链来说,也是如此。
近日,南方+记者走访数家中山制造企业发现,中山企业正借力数字化转型、借势AI,重塑企业的创新“护城河”。
皮阿诺智能工厂里,机械手正在精准抓取板材。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龙头企业争饮“头啖汤”
回想起2019年,皮阿诺首席信息官潘荣华仍感慨万千:“那是充满生存焦虑的一年。”
企业规模扩张遇瓶颈,前端设计周期长、拆单错误频发,后端生产与需求脱节,传统模式难承重压。“消费者要个性化,工厂要批量化,矛盾只能靠数智化破解。”潘荣华说。
带着这样的清醒认知,皮阿诺踏上了转型征程。
2022年,皮阿诺投入超8000万元,组建60余人专业团队,搭建起全链路信息化体系。硬件上引入德国豪迈智能生产线系统,打造工业4.0标准的“不落地”生产体系;软件方面与SAP合作,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业务协同。如今,MES与APS系统让订单自动拆解为生产单元,AI优化板材切割方案,板材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损耗率骤降。全球顶尖的智能装备生产线实现无人化备料、封边与分拣,2.2万平方米的车间,仅需35名工人通过屏幕监控全流程。
在定制化生产方面,皮阿诺实现了“千单千面”的规模化生产。消费者通过设计系统可实时预览3D效果图,后端智能化系统将个性化需求转化为精准生产指令。近年来启动的AI设计项目已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导购员借助AI大数据模型,能解析消费者非专业需求,自动匹配风格与功能方案。从2019年的“试点探路”到2024年的示范工厂,皮阿诺的不良品率降低63.9%,准交率逼近99.17%,完成了从“制造”到“智造”的升级。
当然,走进中山南头镇的TCL空调(中山一厂),不仅能看见从“制造”到“智造”的转身,更能看见AI赋能智能制造的缩影。TCL空调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上,配备了压缩机上线机器人“擎天柱”,机器人精密检测“哮天犬”、产品包装机器人“金钟罩”、成品下线机器人“威震天”等31台工业机器人,这些机器人集群协同工作,形成了从零部件组装到成品下线的智能制造闭环,实现每8秒生产一台空调。
TCL空调(中山一厂)里的工业机器人。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站在生产线旁,TCL空调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兼质量管理中心总监欧阳欢坦言:“眼前这个最新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不仅为TCL空调解决了300万台产能的‘燃眉之急’,还融合了AI检测和5G技术。”
作为家电企业龙头,自2018年起,TCL空调推动自动化及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已累计投入资金超5亿元。“我们不仅推动了数智化、智能化生产线落地,实现了生产效率100%的提升,还推动AI技术在生产线及产品上的真正应用。”欧阳欢说。
在TCL空调中山基地智能工厂,一台AI视觉识别检测器械正在连轴转地检测空调外机生产质量。“在生产空调过程中,有一些内部缺陷问题是人工无法用肉眼发现的问题。”欧阳欢说,AI视觉检测让TCL空调传统制造成为“会思考的智造”。31台工业机器人集群产线形成智能制造产线的机械骨骼,11项自研AI算法成为工厂的“智慧神经”,让TCL空调新生产线实现效率提升60%。
“隐形冠军”率先闯出新天地
在中山的制造业版图中,不仅有龙头企业的大刀阔斧,更有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中山市天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天启科技”)便是其中之一。这家创立于2005年的企业,2014年从平板电脑方案商转型为“开源先锋”,推出Firefly开源平台论坛。在国内鲜少有民营企业创立开源论坛社区的当时,天启科技毅然踏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
“开源不只是做慈善,更是建生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天启科技综合部门负责人唐高文坦言,平台聚集了30万名开发者,从代码共享到硬件定制,形成“技术——需求”闭环。平台推出后,吸引了众多用户,创客、大学生以及初创型企业。“在论坛上,我们也找到了不少新客户,为其提供定制的主板,这么多年过去了,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唐高文提到,天启科技的产品应用广泛,多家企业用户借助其产品进行智能化迭代。
中山市天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检测产品。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一块信用卡大小的主板,能驱动4K高清屏,能驱动AI应用落地,也能成为创客、高校实验室的“技术底座”。“我们从2014年9月推出第一块开源主板后,反响相当好。”唐高文表示,天启科技的开源主板应用广泛,工业、农业、商业领域均能使用,赋能千行百业。
2022年,天启科技推出天启BI系统,将线下沟通转移到线上。尽管公司体量不大,120人左右,产值约1亿元,但始终在数智化转型道路上稳步前行,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递上“梯子”。
同样在细分领域发光发热的,还有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下称“鑫光智能”)。
“在板式定制家居行业,行业龙头企业90%都是我们鑫光智能的合作伙伴。”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立军的话语中透着自信。
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鑫光智能专注于板式定制家居行业痛点,自主研发“7+2+1”技术风控模型:70%共性技术、20%跨行业迁移技术、10%攻关技术。凭借这一模型,产品交付周期从45天缩短到7天,板材利用率从85%提升到92%,人力成本节省85%,生产效率提升50%,主导产品“柔性制造分拣成套装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85%,成为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
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一隅。 南方拍客 叶紫潇 供图
在坦洲镇的西尼科技园,广东西尼科技有限公司在工业视觉检测领域开辟“精度革命”之路。
广东西尼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陈明表示,其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具备暗裂识别检测技术,检测精度达到3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30,漏检率低至万分之五。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西尼团队用实力说话,带着自主研发的整板检测设备赴厂实测,打败日、韩竞品,当场拿下意向订单。“我们不做‘大而全’,只聚焦毫米级精度的‘视觉诊断’。”陈明说,这种“专科医生”定位让西尼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广东西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企业做“针”,政策当“线”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厨卫行业的质量与效率提升的燃气具检测设备生产企业,全国市场份额已达到了70%以上。但是,在产业链的过程中,作为细分领域的龙头,我们发现单一的燃气具检测设备难以帮助厨卫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效率提升。”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铧禧电子”)总经理杨超说,自2015年开始,企业开始实现助力厨卫企业在生产全流程的数智化、智能化改造,以倒逼厨卫行业实现产品质量的溯源和效率提升。
走进铧禧电子所服务的中山企业——合胜金属的生产线,杨超向记者展示厨房电器产品上的二维码。“我们所服务的厨卫企业,产品上都有一个可以溯源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数据乃至产品生产视频的二维码,即便产品有了质量问题,溯源查找原因非常方便。”杨超说,作为厨卫产业链数智化、智能化转型的牵头单位,为带动更多厨卫行业中小企业实现数智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型,近年来,铧禧电子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泛家居二级节点”建设单位,建立起“一物一码”可信追溯服务平台,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如今,这个与国家共建的溯源服务平台,已覆盖多个行业,注册企业超5000家,标识注册量超28亿条。
中山市铧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调试检测设备。 南方+ 卢子衡 拍摄
“AI应用的基础是大量的数据和安全有效的数据库。”杨超说,铧禧科技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实现境内外数据互联,已经为行业积累了大量有效数据,为未来行业上马“AI赋能”生产提供基础保障。
链主企业是“针”,政策是“线”,政府负责把产业链“缝”成智能网。
自2022年起,中山出台了一系列数智化智能化转型政策,如《中山市推进制造业数智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中山市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企业转型。
“我们通过建立市镇村企四级联动的‘六个一’工作推进体系,推动了4100家规上企业实施数智化转型,转型覆盖率达到78%,走在全省前列。”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侯承东表示,中山打造了纬创资通世界级“灯塔工厂”,以及达能、中荣印刷等18家数智化智能化示范工厂,顶固家居等27个示范车间,TCL智能暖通等20个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通过标杆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广大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累计带动1万多家企业上云用平台,逐步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目前,中山分别入选国家、省级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城市试点,获得2亿元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
他还提到,今年中山市数智化智能化工作再提升,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公布了“人工智能+”50个应用场景和58个典型案例。未来三年,中山将重点聚焦智能家电、灯饰照明、新能源等“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围绕要素供给、场景应用、产业培育、生态优化等四大维度,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动和提升企业数智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加速向AI赋能型城市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AI+数智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在珠江口西岸,一场制造业转型浪潮正在中山这片热土上展开。当传统制造遇上数智化,有的企业从“人扛肩挑”的焦虑中突围,有的在细分赛道上深耕出“隐形冠军”,更有政企携手编织起一张智能转型的大网。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更迭,而是一场关乎生存与未来的产业变革。
采写:南方+记者 林雨萱 曾艳春
摄影:叶志文 卢子衡 叶紫潇
【作者】 林雨萱;叶志文;曾艳春;卢子衡;叶紫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