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日三大经济体,公布了上半年的GDP最新数据:美国14.9万亿美元,日本约2.1万亿美元。
那么,中国此次的GDP是多少?能破10万亿吗?是不是和美国差距更大了呢?
其实,光看数字数据太过于表面,这些数据背后的“门道”才更值得说道。
先把目光聚焦到美国,其上半年GDP总量约14.93万亿美元,依旧稳坐全球头把交椅。
但是,我们可别被这亮眼数字迷惑,其背后藏着不少麻烦事儿呢。
先聊聊增速,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GDP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3%,虽说第二季度GDP销售额环比增长6.3%,可从整体上半年来看,增长动力明显不足。
跟前些年比起来,那增长速度下滑得厉害,这背后原因复杂,关税政策就是其中关键因素。
今年,美国频频出招,在全球范围加征关税,本想着能让本国经济更上一层楼,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二季度,美国进口暴跌30%,贸易逆差大幅缩小,看似给GDP贡献了5个百分点的增长。
但这其实是虚假繁荣,进口越少GDP增长越高,这在经济学里简直是个“怪现象”。
企业被关税政策折腾得够呛,担心原材料供应不上,成本还大幅增加,只能开启恐慌性囤货模式。
这一囤,经济数据看似在涨,比如库存相关数据上升,可这哪是经济良性发展的表现,分明是企业在不确定性下的无奈之举,长期来看,对经济健康发展没啥好处。
再看看债务问题,那简直像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2025年上半年,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大关,这么庞大的债务,每年光利息支出就把财政折腾得够呛,占联邦预算的17%,达到9210亿美元。
为了还利息,政府只能在其他地方勒紧裤腰带,削减开支。
但像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这些领域,要是得不到足够资金投入,经济的长期增长动力就会被削弱,进一步压缩财政空间,形成恶性循环。
还有消费层面,问题也不小。
美国消费增长很多时候靠借贷撑着,现在美国民众信用卡债务已经创下历史新高。
以前经济繁荣,大家收入稳定,借贷消费还能维持。
可如今经济增长乏力,民众收入受影响,一旦还不上信用卡债务,金融机构就会被牵连,进而冲击整个经济体系,消费这驾拉动经济的马车,现在也摇摇欲坠了。
聊完美国,咱们再把视线转到日本。
2025年上半年,日本的GDP数据一出来,就让不少人跌破眼镜——总共才2.11万亿美元,这可是40多年来,日本第一次跌出全球前三的位置。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里,日本经济虽说有起有伏,但在全球经济版图里,前三的位置基本算是稳坐,这次突然掉下来,背后的问题可不是一星半点。
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今年上半年算是遭了大罪。
美国为了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突然对进口汽车加征了15%的关税,这一下就把日本车企逼到了绝境。
今年加征关税后,日本汽车在美售价平均涨了1.2万美元,销量直接暴跌28%。
除了汽车产业,老龄化问题也像一块巨石,死死压着日本经济。
现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9%,这直接导致劳动力严重短缺,上半年日本劳动力市场缺口达到183万人,很多行业都招不到人。
而且老龄化还让社会保障支出大增,上半年日本政府在养老金、医疗上的支出比去年多了420亿美元。
财政压力本来就大,这下更是雪上加霜,能投入到经济发展中的钱就更少了。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现在最火的AI和新能源赛道上,日本已经明显落后了。
在AI领域,全球排名前20的AI企业里,日本一家都没有,而美国有8家,中国有6家。
日本本土的AI企业,上半年研发投入平均只有美国同行的五分之一,推出的产品也大多集中在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应用。
像ChatGPT那样的通用AI技术,日本还没拿出能打的产品。
新能源方面也一样,日本的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以前还能和中国、韩国掰掰手腕,可今年上半年,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份额里,中国占了62%,韩国占23%,日本只占8%。
而且在光伏、风电这些领域,日本的装机量增长速度,也比中国慢了一半还多。
照这个趋势下去,日本想在新兴产业上追上,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现在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每一个都不好解决,接下来能不能稳住局面,重新回到全球前三,还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讲完美国的隐忧和日本的困境,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中国。
今年上半年,中国GDP直接冲到了9.21万亿美元,更关键的是,5.3%的同比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稳稳领跑。
要知道,这可是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波动的大背景下实现的,能有这样的成绩,背后的韧性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先说说拉动经济的核心动力——内需。
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2%,实实在在成了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就拿大家能感受到的来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500亿元;端午假期出游人次也有1.1亿,消费规模同比涨了12%。
不光是旅游,日常消费也很亮眼,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涨了35%,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这些升级类产品销量也都保持两位数增长。
更重要的是,农村消费市场也被激活了,上半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镇快了1.2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愿意在健康、教育、娱乐上花钱,内需的潜力还在不断释放。
再看高端制造,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比整体工业增速快了4.2个百分点。
像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新能源装备这些领域,产量分别增长了14.8%、12.3%和18.6%。
就拿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突破18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60%还多。
而且不光是卖得多,核心技术也在突破,国内企业研发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去年提高了20%。
还有工业机器人,上半年国内企业生产的机器人在精度、速度上都有提升,已经能满足汽车、电子等高端制造领域的需求。
国产替代率从去年的52%提高到了今年的58%,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用国产机器人。
外贸方面,中国也在悄悄进行结构优化升级,不再只靠传统商品打天下,“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成了出口新主力。
上半年这三类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2.7%,其中光伏产品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的量分别增长了15%和23%。
锂电池出口到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占比超过50%。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速达到了8.9%,比对全球平均出口增速快了2.3个百分点。
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通过中欧班列、中老铁路运往海外,外贸的抗风险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现在再看中美日三国的经济格局,已经不是单纯比谁的总量多了,而是转向了质量、结构和可持续性的综合较量。
美国靠借贷和短期政策撑着,日本被支柱产业和老龄化困住,而中国靠着内需、高端制造和优化的外贸结构,一步步实现稳健增长。
这样的发展态势,也让全球对中国经济的期待越来越高。
更新时间:2025-09-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