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提出探索太阳系天体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开展地外生命探寻。规划围绕“宜居行星”主题开展研究和探测,优先方向有可持续发展、太阳系考古等。
意义价值
● 科学研究:地外生命探寻是国际前沿研究,发现地外生命能为地球生命起源提供新思路,验证或修正现有理论。
● 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的驱动力,能促进航天、探测器、遥控、通信等技术发展。
● 文化哲学:具有文化和哲学意义,延续人类探索精神,激发公众兴趣,促进知识传播和教育发展,引发对人类地位和价值观的思考。
已有成果
● 太阳系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郝记华等研究发现土卫二冰下海洋可能含溶解态磷酸根,支持潜在微生物起源与繁衍;嫦娥系列揭示月球存在水;天问一号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祝融号探测大量数据。
● 系外行星探测:科学家提出创新探测计划,如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介绍的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巡天计划,寻找约32光年外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
后续计划
● 2027年:运营中国空间站,实施载人月球探测、探月工程四期与行星探测工程,论证立项5 - 8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 2028 - 2035年:继续运营空间站,论证实施载人月球探测、国际月球科研站等任务,论证实施约15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
● 2036 - 2050年:论证实施30余项空间科学任务,力争重要领域世界领先。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