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正月十五,长安城的花灯还未熄灭,薛家将满门血染街头。
三百八十三条性命,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而从这场浩劫中,只有五人逃出生天,他们如何生还?又如何在腥风血雨中,隐忍蛰伏,直至反击?
1672年元宵节,长安万人空巷,薛丁山一门设宴团聚,酒意正浓,彼时的薛刚,年少气盛,骑马闯入闹市,意气风发。
灯市上,七皇子李贤同样在微服观灯。
两人不期而遇,酒气与尊贵身份碰撞,结局注定血腥。
李贤喝令左右,欲羞辱薛刚,薛刚怒不可遏,一脚踹出,将李贤踢飞,当场毙命。
消息飞速传回宫中,唐高宗李治本就病重,闻讯吐血,三日后驾崩,武则天借机扣上“薛家谋反”之罪,当即下令满门抄斩。
薛府大门轰然倒塌,铁骑涌入,哭喊声连绵不绝。
薛刚当夜被捕,关进长安天牢,他浑身是血,铁链穿肩,昼夜拷打。
薛家族人三百八十三口被押往菜市口示众,次日午时问斩。
就在行刑前夜,奇迹出现。
天牢暗门处,一名瘦削狱卒悄然现身,他叫杨升,幼年曾受薛家救命,冒死前来相救,将狱卒制服,打通暗道,将薛刚引出天牢。
薛刚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翻过长安城墙,投入茫茫夜色之中。
逃亡的日子里,他削发、毁容,自称“张铁柱”,在关中、陇西、凉州一带漂泊。
饥寒交迫、九死一生,是他这段岁月的全部注解。
半年后,薛刚孤身抵达九焰山,此地群盗林立,异族杂居,朝廷鞭长莫及。
薛刚凭借一杆铁枪,三日擒服九寨豪杰,登上大王之位,隐忍蛰伏,暗中,还开始联络各地亡命之徒,收拢流散的薛家旧部,为日后反击积蓄力量。
从天潢贵胄到草莽头领,薛刚的转变,只因血海深仇,不容遗忘。
与薛刚刀尖舔血的逃亡不同,薛强的生存,靠的是另一个方式。
薛家遭难那日,薛强正在太行山,薛家祖坟祭扫。
山路险远,他未能及时返回,远远望见长安方向浓烟滚滚,他心中生出不祥之感,派人打探后,得知噩耗。
知悉家破人亡,薛强不敢停留,连夜西逃。
一路上,官兵封路搜捕,凡薛氏族人,一律格杀勿论,薛强剪发易容,焚烧随身家信,抹去一切薛家痕迹。
穿越陇西,翻越祁连,他孤身一人,逃至西域大宛国。
大宛国虽名臣服唐朝,实则半独立。
薛强以“薛元”的身份自称流民,靠放牧为生,数次劫后余生,让他更加沉默寡言,身上锋芒内敛。
一次放牧途中,大宛公主遇险,马惊坠谷,薛强飞身救下。
此举引起国主注意。见其不凡身手,和刚毅性格,国主便将公主许配,封其为驸马。
薛强成了,大宛国的驸马,却从未忘记血海深仇。
夜深时分,他常独自持剑,凝望东方,思念那座已成废墟的长安。
当薛刚起兵消息传来,薛强秘密联络在地汉人,集结骑兵三千,作为西凉援军,用这支兵力,在后来的薛刚复唐运动中,成为重要支撑。
不在血战中厮杀,不代表薛强放下了仇恨。
以另一种方式,保存薛家一脉,为未来复仇埋下伏笔。
薛家血案发生时,年幼的薛蛟正值八岁,尚未学全祖上传下的枪法,也未曾真正踏入沙场。
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会在一场生死交换中逃过一劫,成为未来复唐大业的中坚力量之一。
徐敬业,江淮侯,曾受薛丁山三次搭救。
得知薛家将被满门抄斩,他急赴长安,但天牢已被铁骑重重围困。
刺鼻的血腥气弥漫在空气中,每过一夜,地上便多出数十具尸首。
薛蛟被关押在最深处,衣衫褴褛,满脸泪痕。
徐敬业面对这场人间炼狱,做出了一个决定——以己子换薛蛟。
当夜,徐敬业携次子徐孝思潜入天牢。
徐孝思不过九岁,与薛蛟年貌相近,为了混淆耳目,徐敬业亲手将儿子浑身染上血污,让他冒充薛蛟入列。
临别时,徐孝思没有哭,反而对徐敬业说:“爹爹,救人是对的,我怕你后悔。”
一夜之间,徐敬业白了半边头发。
真正的薛蛟,则由忠仆秘密带出,穿越数道密林、地下水道,辗转数日,才逃离长安城。
被藏入扬州徐府后宅,表面身份是徐府外姓孤儿,实则秘密接受训练。
扬州徐府后院建有一座隐秘武场,外围三重暗哨,每隔三步一岗,专为保护这个未来的希望。
薛蛟从此苦练兵法枪术,不许懈怠一日。
晨曦未露,便需负重百斤跑步十里;月上中天,还要挥枪两千下,力竭方休。
十四岁时,他臂力可开二石弓,一枪刺碎铁盾,十五岁,已能单枪匹马挑翻五名成年武士。
徐敬业曾经叹息:“薛家将门之魂,未曾断绝。”
这段岁月没有荣光,薛蛟常常因练武过度,双掌血肉模糊,夜晚只能握刀而眠,防止突袭。
然而徐敬业的秘密,保不住太久。
武则天密探南下搜捕薛家余孽,一次次踏查扬州,每次巡查来临,薛蛟便被藏入地窖,长时间躲避暗杀与追捕。
十年间,扬州风雨夜未止,薛蛟亦从孺子成长为孤狼。
十八岁时,薛蛟孤身北上,投入九焰山,拜见已起兵反周的薛刚。
初见之时,薛刚望着这个沉默少年,问:“你敢再负薛家一枪之重?”
薛蛟仅回一句:“负千斤,也未敢负祖宗。”
从此,他成了九焰山军中的利刃。
初战破定州,薛蛟单骑突阵,斩敌三将,震慑全军,随后连战连捷,薛蛟凭借一柄重枪,重新打响了薛家枪法的威名。
在困虎城之战,敌军布下连环铁骑阵,薛蛟率三千锐士夜袭,正面破敌,血战三日三夜,活捉敌将五员,大破敌军主力。
薛蛟正式接掌薛家将帅印,成为薛家第四代嫡传统帅。
他没有忘记徐孝思,在营帐中供奉一牌位,夜深人静时,独自跪拜,喃喃低语:“孝思兄,我为你,守护薛家荣光。”
徐孝思短暂的一生,换来薛蛟的重生;而薛蛟,用一生践行了背负血仇的承诺。
薛家灭门一役中,除了薛蛟外,还有两根血脉的幼苗,被秘密保存了下来——薛云与薛斗。
两人皆为薛猛之子,年幼无知时便被卷入杀劫。
薛猛临刑前一夜,趁看守疏漏,将两名儿子托付给自己的亲姐夫——窦一虎,西北锁阳王。
窦一虎并未食言,铤而走险,伪造薛云、薛斗双亡之假文书,向朝廷禀报。
随后,派心腹悄悄将两名幼子,转移到锁阳城,数十里外的一座废弃古庙,断绝一切与薛家的外部联系。
薛云、薛斗自幼易名,分别称窦文龙、窦武龙,改穿粗布麻衣,以孤儿身份抚养。
窦一虎在暗中为二人延续薛家武学。
薛家祖传锤法,注重“破胆、碎骨、连击”,讲究一锤定生死,两兄弟每日练锤,晨起举石,夜卧沙坑,负重疾走。
十三岁时,薛云能单臂举百斤铁锤;薛斗一记横扫,可碎两尺青石。
窦一虎虽身居高位,却不敢懈怠保护。
他专门派遣退役精兵二十名,日夜围绕废庙巡防,暗中培训战技。
少年苦日子连绵数年,但锻造了两人的铁血性格。
十五岁那年冬,锁阳城爆发大雪,饥荒流民骚动,刺客试图行刺两兄弟,薛云、薛斗联手,以双锤击毙七人,一战成名。
窦一虎知道,时机已到,薛刚起兵反唐,窦一虎暗中送信:“九焰山集义,血债可报。”
薛云、薛斗二话不说,带着破旧锤具,翻越雪山千里奔赴。
初到九焰山,众将质疑两少年身份。
薛云大笑不答,抡起大锤,当众击碎军营演武石,一锤下裂纹蔓延数尺,众将无不变色。
从此,九焰山四猛之中,薛云、薛斗双双列席。
薛云擅连环锤法,破敌阵形,一人当关,万夫莫开;薛斗好单锤断阵,勇猛绝伦,三次单骑破敌先锋。
两兄弟战功赫赫,成为薛刚手中最锋利的钉锤。
然而命运无常,困虎城决战,薛云、薛斗率五千敢死队,夜袭敌军粮道,鏖战至黎明,孤军无援,二人皆浴血而战。
最终力竭而亡,却成功断敌后路,为薛蛟和薛刚赢得了胜局。
尸体被抬回九焰山时,薛蛟亲自跪地,三拜三叩,不发一言。
后人评论:“薛家将星散尽,唯忠烈不死。”
参考资料:
《旧唐书·武则天本纪》
《薛刚反唐全传》(清代民间整理本)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