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梦破碎!从62亿营收到日亏百万,为什么降价认怂也救不了西贝


一场看似不起眼的网络吐槽,像一颗点燃引线的火星,瞬间击中了西贝最要命的软肋。

股价预期跳水,口碑直线塌陷,连多年积攒的品牌认知都开始松动。

那段时间,餐饮圈屏住呼吸,围观这一出翻车现场。跌落的不是一家餐厅,而是一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行业样板。

这不是偶然暴雷,而是一串隐藏多年的问题被集中曝光。

往深里看,全是让无数企业主抖三抖的硬伤。



西贝的掌舵人贾国龙,年轻时靠着股闯劲翻山越岭。

辍学后揣着几千块就敢下场,卖烟、开面馆样样敢碰。

那会儿市场缺口大,只要敢冲就能吃到红利,靠着这股劲儿,硬生生把西北菜做成了全国知名的连锁品牌。

那时候西贝的定位很聪明,红白桌布明亮干净,开放式厨房看得见锅铲翻飞。

最重要的,是精准卡住了商场家庭就餐的场景。

家长推着婴儿车进门,不用犹豫太久,柜里菜码清爽,上菜速度够快,吃得安心,愿意多掏几块钱,图个放心。

但性格里的“硬”,也像是一把双刃刀。面对市场质疑,总喜欢正面刚,不听劝。

这种单线程思维,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还能跑得动,一旦涉及互联网舆论,后果极难控制。

罗永浩那次吐槽,起因只是预制菜贵。同行里用预制的并不稀罕,海底捞、外婆家都这样干,群众也习惯了。

问题在于应对。西贝不是先安抚情绪,而是举起合规文件,好像客户质疑的是“违法性”。

顾客说不好吃,却得到一份执照相对,只会更添火苗。

反倒把个体情绪扩散成集体愤怒。轻巧一击,本可以柔和化解,却偏要上纲上线,于是局面失控。



紧张气氛还没散,官方又抖出一波煽情文案。七岁小朋友的哭诉,代金券换房的离奇注水戏码,网友越看越迷。

明明想打动人心,却硬生生演成了一部花式“自感动”短片。

评论区没等正面评价,就先铺满群嘲。无数旁观者摇头,这哪里是公关处理,更像是在参加荒诞剧选拔赛。

一家好好的餐厅,怎么突然变剧情号?

闹到最后,才意识到痛点不是故事,而是菜品体验。

等到儿童餐现做、羊肉串现串的方案亮相,压力居然立刻缓和。

事实再一次证明,公关不是讲哭自己,而是解决问题。

本来西贝卖得贵不是因为食材贵,而是解决了家庭用餐场景。

让爸妈不用纠结卫生和速度,让小朋友有安全氛围。大家买的,是确定感和体验,而不是一碗莜面。

可在舆情风口,西贝选择了降价。全面调低二三成,还狂发代金券。

短期数据确实漂亮,但却吞掉了多年积累的品牌溢价。顾客开始怀疑,既然现在能便宜,是否意味着从前定价虚高。

更糟的是,降价会把自己拖入和快餐店硬拼价格的泥潭。

原本站在中高端位置,突然掉到大众战场,那些擅长薄利多销的对手轻松压制。

品牌溢价的积木,一旦松动,就很难再恢复。



素来以敢拼著称的创始人,在多元化布局上像是丢了指南针。

2016年到2023年,足足推出了九个新品牌。听起来豪气,实际一个比一个惨淡。最短命的项目,一年不到就撤摊。

中国堡卖空气馍配牛肉,却要价二十多。消费者看看手里麦当劳的套餐,也就笑笑走开。

功夫菜更夸张,喊出十年千亿的口号,最终表现却更像高价飞机盒餐。

一个周期失败,正常,两次失败,有待检讨,可如果九次还没get到教训,罪不在项目,在认知。

定价总脱离群众,用户感受被忽略,调研不精准,执行不到位,同样的坑反复踩,是最要命的损耗。

曾经二十一元的馒头事件被骂,回应是承认欠考虑,却没从中找出调整方法。后续定位依旧高不可攀。

996言论被喷,也没学会如何通过正确渠道表达观点。可见,不少问题根源来自决策模式不变。

试错本身不丢人,但每次不攒经验,就像打游戏不存档,一出事又重新走老路。



舆情之后,西贝开始模仿胖东来。发分红、给补助,动作看似大方。可这只停留在表面,胖东来的核心在体系。

员工待遇好,是为了反哺顾客体验。服务有温度,顾客才会买单。

如果内部流程没变、服务没长进、管理思路没更新,简单派钱无法补齐断层。

海底捞应对舆论,是快速认错、立刻整改、拿出补偿方案。这一套本质都是顾客中心。

真正的透明,是从供应链到定价全公开,而不是喊口号。

西贝直到一年后才真正调整油品和现做菜品,整改节奏晚了整整一拍。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卷的现在,这一拍的代价,是日亏百万的现实压力。

把网络当江湖,把网友当敌对,把意见归类成对抗,这种思路在社交网络场景中只会产生反向回弹,误会越演越大。

网络是松散结构,情绪快来快走。今天吐槽,明天可能就忘了。可一旦企业自我加戏,群众就会被迫围观甚至加入声讨。

真正的危机,不在舆情本身,而在回应方式。



西贝的底子还在。莜麦基地仍运转,中央厨房还稳,带娃就餐的需求没消失。如今整改方向慢慢踩准,未来也不至于全盘崩溃。

想重新起跑,必须修四块短板。

意气用事,变成冷静判断。
公关自嗨,转为实质改进。
品牌溢价,持续稳住定位。
试错记录,建立复盘体系。

餐饮行业,拼长期主义。不是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一串情绪战。

未来的挑战会继续,热点还会出现,关键在于,每次风浪过后,能否比昨天更清醒。

跌倒不丢人,丢的是不愿成长的固执。

能撑起溢价的不是故事,是体验。

如果还能记住这些,重回巅峰并非奢望。反之,再大的梦想,也会像风中纸牌,一戳即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美食   溢价   舆情   东来   顾客   品牌   情绪   公关   网络   群众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