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预制菜规模4850亿,可争议为何一直不断,它那么可怕?

预制菜的争议从未断过,担心标准不统一,怕餐馆用了不说明,吃着也没底。它有那么可怕?

可争议不能只停留在讨论里,现在更该问:所谓的规范,到底要怎么?是国标得划出明确红线,还是餐馆得把预制俩字明明白白标出来?要是规范只喊口号,消费者的顾虑咋打消?行业想走得远,实打实的规矩可不能少,这背后的门道,还得细细说。

提到预制菜,现在网上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人觉得它是现代食品工业的进步,也有人对它满是担忧。

或许有人会说,预制菜哪用得着那么麻烦搞强制国标?你看不少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行业里也有规矩,再弄个全国统一的强制标准,不是多此一举吗?而且企业要跟着新标准改,肯定得花钱花精力,最后说不定还得把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不划算。

从另一个角度看,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确实有一定作用,能在局部规范预制菜生产。

但问题是,地方标准不一样,要是预制菜跨地区销售,就容易出现甲地合格、乙地不合格的情况,没法保证全国消费者吃到的预制菜都安全。

行业标准大多是自愿遵守的,没有法律约束力,有些企业为了省成本,可能就不按标准来。再说强制国标,它能划出统一的红线,比如生产流程、贮存方式这些关键环节,都有明确要求,企业要是违规,就得受法律制裁,监管也有了依据。

这样一来,消费者吃预制菜才能更放心,长远看,也能让预制菜行业更健康地发展,成本问题随着行业规模化发展自然会得到缓解。

还有人觉得,让餐馆明示预制菜没必要,这会增加企业负担。

餐馆本来事儿就多,再额外花精力去口头告知或者加标识,太麻烦了,而且这不是让企业自证清白吗?有点不合理。

可从消费者权益角度想,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很重要的。

消费者去餐馆吃饭,有权知道自己吃的是现做的还是预制菜,这样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做选择。

其实,明示预制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麻烦,口头告知顾客一句,或者在菜单上简单标个符号,花不了多少精力和成本。

对企业来说,主动做好信息透明,不是额外负担,而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应有之义。

之前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出台的《通知》也说了要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所以在强制国标里写入明示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能让消费者更安心,也能让预制菜行业更规范。

也有一部分人对预制菜有偏见,觉得预制菜就是不好的,不管怎么规范,都不愿意接受,甚至还会对预制菜进行道德批判,给它贴坏标签。

但咱们得客观看待预制菜,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外很多大型快餐连锁企业早就大规模用预制菜了,而且2024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850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呈上升趋势,培育发展预制菜还被写入了相关产业政策。

虽然预制菜现在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制定强制国标、加强监管等措施,这些问题会逐渐得到解决。

我们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看待预制菜的成长,给它发展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总的来说,预制菜行业需要规范发展,制定强制国标、明确餐馆明示义务是很关键的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声音,但通过理性讨论,我们能更好地找到平衡,让预制菜既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又能保障消费者权益,最终让预制菜产业走向正轨,为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美食   年中   可怕   规模   国标   餐馆   行业   消费者   标准   企业   花精   成本   消费者权益   红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