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一个现代人,一生的存款大概是多少?
很多人的想法可能觉得,怎么着也得100万往上吧?
因为就算按一年存3万块算,干到退休也得有100万存款了。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看,别说100万存款了,存款能达到30万就可以超越98%的人了。
实际上,中国多数人的存款都不足10万元。
为什么会这样子呢,钱都到哪里去了?
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可以赚到的钱,是有一个固定金额的,而开销则没有。
假设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收入是10万元,工作40年的时间,那么他一辈子能赚到的钱就是400万。
除去结婚、买房、子女教育、日常开销外,能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有人可能会说,多是不多,可剩下50万到100万应该还是可以的吧?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30万定律”的定律了。
什么叫“30万定律”呢?
大意是说当一个人的存款达到30万的时候,他就很可能会开始进行一些投资行为或者是非理性的消费。
俗称“有钱烧得慌”,身上有这么多的闲钱,他就总想要干点啥,不能就让钱这么放着。
可是30万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一旦放开手脚去消费,也很快就可以花完,换一辆新车的事。
拿去投资的话,更是一个项目就可以让30万全部打水漂。
所以人在达到30万存款时,反而会财富缩水,更糟糕的还会直接返贫。
为什么会这样呢?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了5个层次,最低的两个层次,一个是安全,一个是温饱。
当一个人存款达到30万时,可以认为他的生活达到了小康的水平,安全和温饱的问题对他已经不是问题了。
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想寻求社会的尊重,想追求自我实现。
怎么赢得尊重呢?穿名牌开好车。
项羽不是说了么,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我又不可能拎着一张存折逛街,看见一个人就向他展示我的存折。
我只能通过去消费一些大众都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来体现我的财富,以获得尊重。
怎么自我实现呢?创业啊。
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经济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英雄是商业英雄,所以想要自我实现最好的办法就是创业当老板。
另外,人在顺境的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一种乐观的预期。
今年我能挣10万,明年我就能挣15万,因为这样的预期,人会产生超前消费的行为。
2024年时,上海就发生过一起不幸的事件,一名30岁的女性金融行业从业者郑某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郑某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她的人生前30年都特别的顺遂,从浙大本硕毕业后就进入了中金公司工作,还多次获得奖学金。
她的工资也达到了很多人羡慕的年薪百万。
于是郑某对自己的将来有了过于乐观的预期,她觉得自己还年轻才30岁,现在就能赚这么多的钱,将来只会赚得更多。
于是她直接在上海的核心地段贷款买了一套价值千万的房产,贷款金额为1200万,每个月要还5.6万。
以郑某当时的收入来看,月供5.6万确实不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完全在她的承受范围内。
但是郑某忽略了一个问题,她之所以能年薪百万不是说她的能力真要比同龄人强上10倍。
而是金融行业正好处在风口上。她能保证金融业一直在风口么?
结果2024年时,因为“破除金融精英论”和监管的压力下,金融行业整体都迎来了降薪,郑某的工资被降到了一个月3万左右。
这个工资对比起其他行业来说依旧是相当可观了,有多少人能在30岁时拿到3万的月薪?
可是跟她一个月5.6万的月供比起来,确实是不够的。
其实这时我们去看郑某,她之前年薪百万,有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那么她的存款是多少呢?
可能还不足30万,她也是在自己的存款达到30万左右时,动了要贷款千万买房的心思。
也是因为她的存款并不多,所以在被降薪后,她的工资不足以覆盖月供时,她才有了那么大的经济压力。
她的存款拿来还贷款也支撑不了多久。
其实这个时候,郑某也只是碰到了一些挫折,她只要把房子脱手卖掉,肯定会亏不少钱。
但以她的能力和当时3万多的月薪,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渡过这个难关。
可是郑某已经把自己的价值给锚定了,她只能接受自己月薪百万,只能接受自己住千万的豪宅。
她无法面对降薪的事实和要变卖房子的结局,所以她一时想不开,走了绝路。
我曾经看过一段话,是我认为对于幸福最好的描述。
什么是幸福呢?就是你的消费水平和你的收入水平拉开一个档次,高收入,低消费。
因为这样你的生活负担是很轻的,生活的压力也小,幸福不就是无忧无虑么?
但现实是,一个人有了高收入往往就要高消费,高消费还不够,还要超前消费,消费比收入还高一个档次。
你看他钱是赚得不少,该有的东西也都有,可是他一点也不开心,因为经济的压力太大了。
郑某的例子就是典型的高估了自己的理财能力,赚钱能力,也误判了自己风险承受的能力。
人不可能永远年入百万,但每个月5.6万的房贷可是雷打不动的,谁能保证自己就能安安稳稳的工作直到还完这套豪宅的房贷呢?
金融行业在中国能存在多久?又能拿高薪多久?
除了房子外,中产还要面对许多的消费陷阱。
现在很多人觉得开一家奶茶店是轻松体面又赚钱,30万的成本也够开家店了。
在二线城市开一家奶茶店的前期投入是28万,确实可以承担,但是这样一家奶茶店的失败率是多少呢?67%。
一辆价值30万的车,年均折损4万元左右,开个两年就一半的价值没了。
等你存够30万,差不多也该换新车了。
如何规避“30万定律”呢?也不难,即便要消费要投资,至少要保证自己手头有20到30万的存款,用来抵抗风险。
不要觉得自己现在能存到30万,将来就一定也能存到,然后就先把这30万花了。
现在是现在,将来是将来,将来能赚,就将来再花,这30万能存就存着。
人兜里有钱,做事和生活才有底气。
参考资料:
1、鲁中晨报《“女员工降薪跳楼”上热搜!知名券商回应》
2、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的原因及其影响——《人民论坛》 2021年第4期24-26,共3页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