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8月7日,美国对69个国家的关税终于落地,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英国欢欣鼓舞,税率仅10%,感叹“英美特殊关系”果然不虚;欧盟也算满意,15%处于中位数;东南亚多数国家被定在19%~20%,觉得尚可接受。
图为莫迪
可千算万算,印度没算到自己:基础25%再加惩罚性25%,合计高达50%。莫迪心里五味杂陈——当年大选我可是出了大力气,如今却被重锤。
虽说美印仍是战略伙伴,地缘政治上美国有求于印度,但这一刀还是砍得印度猝不及防。
关税同样高企的还有瑞士39%。瑞士震怒:“我招你惹你了?下手这么狠!”内部甚至放话:“我们还买美国武器呢,不买了!”
图为卡尼
加拿大除美加墨协定之外的商品35%的关税,这也够高的,加拿大也满腹委屈:“我这么多年替你出头,还帮你抓人,你怎么翻脸无情?”
此情此景,再次验证了基辛格那句老话:“做美国的敌人危险,做美国的朋友有时致命。”
值得重点关注的是东南亚。柬埔寨19%、越南20%左右,差不多就这么一个税率,但这里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如果是转运的产品加征40%。
什么叫“转运产品”?定义模糊。到底一个产品里面含有多少其他国家来的,那才叫“转运产品”。东南亚国家现在有些迷茫,也有些糊涂,便去问美国官员。
美国官员在一份匿名答复(后来虽被保密,但仍被媒体获知)中表示,至少70%是标准线,也就是说70%是本国产品,30%是其他产品运来组装的,才算本土,不算转运。
东南亚国家对此难以接受。他们大多处于下游产业,做的是简单的来料加工,原材料、零部件大多从国外进口,要他们把本土化比例提高到70%根本做不到,连50%都达不到。
因此,这一点将成为下一步东南亚与美国交往的重中之重。
图为特朗普
而美国的关税里新增对“转运”产品征收40%的税率,这就是明确针对中国,这一点我们都很清楚。
过去这些年,已经形成了一套中间环节赚差价的体系,其中就包括柬埔寨、越南、泰国还有墨西哥等国家。
这些国家面临的情况是:本土工厂纷纷落地,订单蜂拥而至,但原料以及上游那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自己却造不出来,因此他们被要求迅速实现本地化。
然而,产业配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可怕的是,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特朗普的经贸政策一出,几家欢乐几家愁。而我们与美国的经贸谈判,等于是搁置了争议,又延展了一段时期。
但接下来能谈成什么样,还有待双方经贸团队的努力,最终能否达成协议。我们对此既有期待,也有忧心。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