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6日,美联储在华盛顿开了场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现在市场基本都觉得它要重启降息了,说白了,就是美国就业市场已经开始亮红灯,再不动作怕是要出问题。不过这降息也不是拍板就能定的,一边是美联储内部意见不统一,一边还有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搅局,到底怎么降、降多少,里面门道多着呢。
先说说最头疼的事儿,通胀和就业最近简直是“难兄难弟”,一块儿给美联储添堵。8月的时候,美国消费者买东西的价格(也就是CPI)同比涨了2.9%,这是今年1月以来最高的;更关键的是,把波动大的食品和能源去掉,核心CPI还涨了3.1%,要知道美联储的目标才2%,这明显超了。说实话,这通胀数据一出来,不光美联储着急,老百姓过日子也得掂量掂量,东西贵了,钱包自然就紧了。
就业市场更让人揪心,上周美国刚申请失业金的人数,飙到了2021年以来的最高;那些已经领了一阵子失业金的人,数量也一直停在疫情后的高位。这意味着啥?就是找工作变难了,以前可能投几份简历就有回应,现在得等更久。之前8月的非农就业报告更直白,新增岗位几乎没动,失业率还升到了4.3%。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个月也说了,美国经济以前扛造,现在明显有点扛不住了,需求慢了,就业增长也歇了气。而且IMF还点了特朗普关税的事儿,说这玩意儿很可能让通胀接着涨。本来美联储想把通胀压到2%,结果关税一拦,事儿更难办了。华尔街现在都猜,美联储接下来可能会下调2025年的经济增长预期,毕竟就业和通胀这俩难题凑一块儿,经济下行的风险确实在变大。
现在市场基本达成共识,周三美联储大概率会把利率降25个基点,让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落到4.00%-4.25%。但内部的分歧可不小,有点像一家人商量事儿,有的想多降点,有的怕降多了出问题。
比如美联储理事沃勒和鲍曼,就觉得该激进点连续降息,早点把就业稳住;但纽约联储的威廉姆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的卡什卡利这些人,更支持慢慢降,一步一步来。德意志银行甚至预测,这次会议可能会出现1988年以来第一次有三个理事反对的情况,而且反对的方向还不一样,有的觉得降多了,有的觉得降少了。
不过也有人不这么看,比如鲍威尔以前的高级顾问邦芬,他就说外部压力反而会让美联储内部更团结。毕竟白宫一直在催着降息,美联储要是闹分裂,很容易被说“不独立”。本来想看看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的预测能不能统一,结果这两家上周五突然改了说法,之前说只在9月和12月各降25个基点,现在直接加上了10月,变成三次降息。
老实讲,美联储这处境真挺难的,降少了,就业市场可能扛不住;降多了,通胀又可能反弹。而且鲍威尔说话还得特别小心,既要让市场知道在关注就业,又不能把话说死,免得后面数据变了不好圆。邦芬就猜,鲍威尔可能会泼泼冷水,说10月不一定会降,毕竟现在就业没彻底崩盘,通胀也还有上行风险,急着降并非明智之举。
美联储降息看着是美国自己的事儿,其实外面一堆因素都在扯着它,最明显的就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IMF研究过,2025年关税让核心CPI多涨了0.5个百分点,而且制造业的就业岗位也受影响,进口东西贵了,国内工厂想扩产,成本又太高,无奈之下可能就不招人了,这和2018年中美贸易战时企业迁厂的情况有点像。
更别说全球其他国家了,美国一降息,美元可能会变弱,那些外债多的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印尼、土耳其,就得跟着降,不然资本全流走了,这很容易重现2013年“缩减恐慌”时的乱子。还有欧央行,它也面临滞胀问题,但欧洲能源结构和美国不一样,政策节奏肯定合不上,到时候跨大西洋的货币政策就会错开,全球经济节奏都可能被打乱。
要是对比以前的降息周期,比如2001年、2007年,会发现现在的情况更复杂。以前美联储降息,财政政策还能帮忙,但现在美国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经超130%,比2008年翻了一倍还多,想协同发力都没空间。而且现在不光传统制造业不行,科技行业也在裁员,就业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比以前更难解决。
说到底,这次美联储降息就是在走钢丝,既要应对就业警报,又要压住通胀,还得扛住白宫压力和全球经济的连锁反应。后续怎么样,还得盯着CPI、非农这些数据,别指望一次降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毕竟经济这东西,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可能出岔子。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