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躺在被窝里时,忽然感觉膀胱又“响铃”了,这位76岁的老赵一脸无奈地告诉我:“天气一冷,我晚上起夜三四次,第二天整个人都累得慌。”
其实,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 当气温降低,尤其在中老年人中,夜起排尿次数容易增加。如果你也发现自己夜间频繁起夜,不妨往下看:
早上6点,老李缓缓起身,走进卫生间。炉火微弱、寒意还未退去,他刚躺下没多久,就被一次次起夜打断。月亮还挂在窗外,老李却已经醒了好几次。他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哪儿有问题?” 其实,这种情况在寒冷的夜里很常见。但它并非“自然老化”的唯一解释,也不是不能改善的宿命。

寒冷怎样“刺激”夜尿?冷诱发“冷性利尿”:当气温下降,末梢血管收缩,血液更多回流核心,导致肾脏感受到“血量增加”,于是加快滤过、排除多余液体,从而使尿量上升。
汗量减少、代谢方式变化:寒冷时,身体出的汗少、活动减少,导致“负荷”转移到肾脏──更多液体以尿形式排出。
人体调温机制影响膀胱:有研究指出,在较冷环境中,膀胱容量可能下降、膀胱活动变强,从而增加夜间起尿次数。
年龄相关变化叠加作用: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膀胱肌张力下降、夜间产生尿量增加。
寒冷天气+中老年人=更高风险
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来说,夜尿(医学术语:夜尿症,即夜间多次起夜排尿)并非罕见。

当气温低、室温较凉、保暖不足时,上述的“冷诱导机制”就更容易发挥作用。
许多中老年人夜间起夜不仅仅是“喝水太多”,而是多因素叠加:气温低、膀胱敏感性高、基础疾病(如心、肾、前列腺)可能存在。
因此,如果你天气一冷就发现夜尿次数增加、早上起床觉得更累、甚至有跌倒风险,那绝不仅仅是偶然。
1.睡眠质量大幅下降
起夜次数多,会破坏深睡眠、延长入睡时间、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资料显示,夜尿对生活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
2.日间疲惫、反应变慢
由于夜间断睡,白天可能注意力差、记忆减退、情绪易波动。
3.跌倒和意外风险增加
中老年人夜间起床走向卫生间,可能因视线差、地面滑、反应慢而容易跌倒。该症状被认为有潜在危险性。

4.可能反映或引发潜在健康问题
夜尿可能是心脏、肾脏、前列腺、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提示。
5.长期影响“人体储备”与衰弱状态
最新研究指出,夜尿与衰弱状态(衰弱症候群)存在关联,起夜频繁可能提示身体“剩余功能”下降。
总之,夜尿不是“小毛病”被忽视的就没事,而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尤其在寒冷环境下,如果没有改善,那就更需要采取行动。
以下 5 点,都是容易操作、可在寒冷季节立即尝试的习惯调整。坚持做,有助于缓解夜起次数。
1. 控制晚间液体摄入
晚饭后至睡前约 2-3 小时内,尽量减少大量饮水、含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因为这些容易刺激尿量。
如果晚上喝热饮(如热茶、热汤)习惯强,也要适度为宜,因为虽温暖但总量加起来也可能“负担”膀胱。

晚间若口渴,可少量饮水,尽可能在早些时间补充日间水分。
2. 保持卧室和脚部温暖、身体不过冷
冷会导致末梢血管收缩、冷诱导利尿发作。保持脚部温暖、盖好被子、卧室温度适宜(推荐不低于 18-20 ℃)有助于减少“寒性起尿”触发。
睡前可适度泡脚、暖被、换上保暖睡衣,减少因寒冷诱发的尿意。有研究发现,睡前热水澡(或热水淋浴)并间隔约 60-160 分钟入睡,可使夜尿次数减少。
3. 避免下肢大量液体积聚并夜间回流
白天如有腿部浮肿或站立较久,可在下午适度抬腿、穿弹力袜、活动筋骨。因为静水作用的液体晚上回流,可增加夜间尿量。
晚上睡前你可将腿部稍微抬高(例如枕脚处放一个小枕头)来缓解夜间“回流负荷”。

4. 修正作息与膀胱训练习惯
尽量固定起床、睡眠时间,规律作息有助于膀胱训练。睡前可主动排尿一次,避免起夜即“满膀胱”状态。发现自己“习惯性起夜”(即还没强烈尿意就起床去卫生间),可训练自己减少夜间起访,延迟起床。保持适度日间活动,避免白天过长卧床或懒散。增加日间活动量可促进夜间更深睡眠,减少起夜。
5. 检查并管理可能的基础问题
若夜间起夜次数 ≥ 2 次,且以上习惯调整一段时间仍无改善,应考虑就医检查。常见可引起夜尿的原因包括:前列腺增生、心肾疾病、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等。医生可能建议填写排尿日记、测量夜间尿量、评估膀胱功能。资料指出:夜尿频繁不仅仅是生活习惯问题,而可能预示健康衰弱。
若伴随血尿、腰痛、明显浮肿、体重快速变化、心悸气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夜尿虽常见,但并非无可奈何。通过“少喝、保暖、腿部动、作息稳、查问题”这 5 招,你就有机会 有效减少 夜间起床次数,提升睡眠质量,从而让第二天更有活力。记住: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睡前那一小步之中。
当然,每个人体质不同,如果你发现夜尿严重影响睡眠、夜起次数很多或伴有其他不适,请尽早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寻求泌尿、肾脏或内分泌专家帮助。
参考资料:
1.《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2.Nocturia in Older Adults: A Resource for Interprofessional Providers — Annabella Ferrari, Jorge Camilo Mora,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3.Association Between Before-bedtime Passive Body Heating and Nocturia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 Yoshiaki Tai et 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更新时间:2025-11-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